兜兜转转,终于迎来了全面放开,很多人也初次体验了不曾经历过的身心痛苦。如果身体痊愈后要认真考虑养生问题,我们也同样需要盘点一下这段时间的内心体验,并对未来如何改善做些思考。
人一生都活在关系里,所有关系无外乎和世界,和他人,和自己三个维度。在过去艰难的日子里,我们的这些关系有什么特点呢?
面对世界,无比纠结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人们坚信“人定胜天”“每个人都能活很久”“努力就会有回报”,当灾难来临,突然发现这些不过都是想当然:对于普通老百性而言,病毒不可知,传言无真假,政策常常变。惯性的观念被冲击,瞬间陷入茫然和慌乱中。试着放下心有不甘,尝试拿起又完全没有可控的触点,回头看浪费了大量的精力,金钱和心情。
面对他人,固守在依赖和越界的两个极端
网上有个段子,夫妻双方一个人阳了,正经历极端的痛苦,另个人不仅不能照顾,还要从“垃圾桶满了怎么办”到“孩子打卡的软件在哪儿”统统问一遍。听说病毒主要攻击人体的薄弱环节,可能在关系层面也一样。日常生活中的包办代替和甩手掌柜能维持基本平衡,甚至还有点小优越感---看我多省心(能干)!当意外发生,蓦然发现这种关系缺乏弹性,没有成长的可能,不过是对双方的束缚和局限。
面对自己,选择性或者全盘的忽视
现在所有人都告诉你“自己是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但你对自己的健康程度了解多少,又为此做过哪些思考和努力?现在是不是连能不能洗澡都没有统一意见,当无据可依,你知道自己是什么体质,更适合哪些饮食,运动和生活习惯?太多时候,我们完全忘了要陪伴一生的是这具皮囊和承载其上的心灵,却把大量精力放在别的人和事物上,直到想使劲儿都找不到抓手,才发现偏离得太久太远了。
这样看来,也许我们应该把顺序倒过来,从最近的地方着手,重新理顺这些关乎幸福的重要关系,让疾病和灾难真正成为促进成长的台阶。
第一,注意力转向自身。
经常自我觉察,这不是对修行者的要求,而是每个想快乐生活的人都必须有的意识。你的身体更喜欢什么样的环境?此时的情绪是郁结的,开放的还是其他?个人的天赋在哪里,谋生的位置在哪里,他们有没有关联?……经常自问这些问题,不断了解自己,才有可能去选择并得到相互匹配的生活方式和外部环境。
第二,建立全面,丰富,有弹性的支持系统。
人的关系体验是从一元,二元到三元的过程,开始以为自己唯一且全能,然后从父母那儿要求全方位的关注和爱,最终邀请更多人形成付出和得到的双重关系,并弥补亲子间的必然缺憾。有些人,在亲密关系中忙着控制别人或者把自己完全托付对方,还有些人,和朋友相处找不到边界,要么大包大揽要么百般推诿,他们都可以从人际互动的角度思考一下,看看问题出在哪里,尝试建立多元,流动,成长性的外部关系。
第三,做自己能做,等未来到来。
其实传统文化早就阐示了人和天的关系“人在做天在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只是我们太忙太急,忘了这些智慧。“未来只是我们现在做的事情中某个因素的展开”。当人们真地把主要精力投注在自我觉察和发展中,投注在和身边人的点滴细节上,就既找到了改变生活的切入点,也放下了对不可知事件的执着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