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的文化苦旅

作者: 北海迟夏 | 来源:发表于2017-04-18 15:36 被阅读224次
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

2008年,我在一个小镇上初二。

一次语文课上,老师在讲《信客》这篇文章时,向我们推荐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当时并未在意,但却是我第一次近距离的听到一位老师提到余秋雨先生的名字。那年暑期,我特意跑去镇上的书店,淘了一本余秋雨作品集,白色的封面,很精致,里面收录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山居笔记》、《千年一叹》、《霜冷长河》和《行者无疆》五本书的内容。那时初读的印象,唯有文笔老练、思想精悍之感。也就是在那一年,我开始特别关注这位文坛大家,看他写的每本书,所做的每一件事,将他作为我人生路上的精神领袖,至今依然如此。

依旧是在2008年,“文化休克”之说在网上炒的火热,有人说余秋雨先生造成了“文化休克”,当时的我实在不理解竟然会有人去诋毁余秋雨先生这样一位富有文化担当的学者。于是,那天我重读了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找到了答案。

这世间总会有君子和小人之分,大人和小人之别,小人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的,于是他们总是把矛头指向大家来博取眼球,满足自我虚荣并乐在其中,想来实在有些可笑。如同北大廖风琪所说,“那些自以为是的文人彻底被冷落,他们想卖弄学问,余先生的渊博学识使他们的卖弄无人理睬;他们想卖弄文笔,在余先生前面又显得那么苍白。他们本来应该好好学习,或改变职业,但他们又不是备好学之心,又没有从事其他职业的可能,因此只能发疯;但发疯又没有人理,因此就‘休克’了”。余秋雨先生对我的影响很深,不仅是思想上成熟的思考,也是内心中丰富的宁静,如果说每个人都有一个崇敬的精神领袖,那么我的精神领袖就是余秋雨先生,我不愿意任何人去诋毁他。这与学术无关,也与功利无关,只与思想有关。

在我看来,余秋雨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大师,光是他能够在这个浮躁的世界静心坚守文化大道,不为外界所动就很了不起。当年他是中国最年轻的高校校长,最年轻的大学教授,却毅然辞职踏上文化苦旅,仅这份魄力与勇气就有很多人无法做到。我不想去罗列余秋雨先生所获得的那些头衔与称谓,但他的精神风范足以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典范。

余秋雨先生构成了近二十年来中国最持久、最普及、最深入的文化热潮。我突然觉得有些庆幸,在我们这个时代还有人能够发自真心的去喜欢一位文化学者,这说明我们这个时代还没有完全变坏,至少还有些复原的希望。

在我看来,余秋雨先生对于中国的贡献是巨大的,绝不仅仅是开创“文化大散文”的文体,左右了一代文风上,也在于他所承担的中华文化传播的重任。余秋雨先生在国内外各种公众场合去演讲,把我们的文化推向世界,的确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

余秋雨先生在休斯敦中央银行礼堂演讲,远在几百公里之外的达拉斯,专门开来几辆“大巴”,运来听众。后来,连中国驻休斯敦的领事,也只能坐在礼堂门口的台阶上听,因为里边实在没有空隙了。听完,那位领事不断在感叹:“大家总是大家,大师总是大师!”写到此处,我不禁也有这样一种感慨,“大家总是大家,大师总是大师,”光是精神气度,就足以感染世人。

在台中,余秋雨先生的演讲由胡志强先生亲自主持,听讲者多达四千五百人,胡志强先生还借此调侃马英九先生,说:“一个市长做得好不好,不看谁的头发多,而应该看余秋雨先生来演讲时第一场的听众是两千还是四千。”但可悲的是,我们大陆还没有真正的去敬重余秋雨先生这样一位学者,没有真正的去细细体悟我们土生土长的文化大家精神。

有些人说读过余秋雨先生的书,其实也只是读过而已;有些人研究余秋雨先生的思想,其实也只是研究而已;有些人说崇拜余秋雨先生的为人,其实也只是崇拜而已。在我看来,任何心安理得的崇拜远比无知更为可怕,因为无知可以觉醒,但只是简单的崇拜不仅无法改变人心,还会扭曲人性。

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位精神的导师,我们要做的,绝不仅仅只是在形式上敬重他,而是要发自内心去领会他的精神,并用这种精神塑造我们的人格,然后无畏的面对生活。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我们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在人生的道路上逐渐找到远方的自己。

相关文章

  • 一月书单

    文化苦旅

  • 有文化的人

    读17年版本的《文化苦旅》,似乎很陌生,可《文化苦旅》我也读过几回。可能才疏学浅,不甚了了吧。翻出家里的《文化苦旅...

  • 文化苦旅:其实乐在其中

    说是“苦旅”,我看先生乐在其中。 这便是我读文化苦旅的最大感受了。 自从学过《道士塔》,《文化苦旅》于我而言就是可...

  • 喜欢旅游的人,不妨去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

    喜欢旅游的人,不妨去看看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 看完余秋雨的《文化苦旅 》,深感其文化底蕴深厚,见...

  • 文化苦旅

    文明可能产生于野蛮,却绝不喜欢野蛮,我们能熬过所以苦难,却绝不赞美任何苦难。 人之所以能在流放的苦难中显示人性,创...

  • 《文化苦旅》

    穿越百年血泪 寻找千年辉煌 新的阅读历程,我选择从这本文化苦旅开始,这书读来确实很苦,散文的形式,读来竟有历史的重...

  • 《文化苦旅》

    这是一本在我家静静躺了几年却始终被冷落的书。当我从书架中拿出积灰三尺的它时,我从它的封面读出一种“严肃”的...

  • 文化苦旅

    我们这些人,为什么稍稍做点学问就变得如此单调窘迫了呢?如果每宗学问的弘扬都要以生命的枯萎为代价,那么世间学问的最终...

  • 《文化苦旅》

    余秋雨先生的每篇文章都帶給我心靈的洗禮,給我極大的震撼。“一路傷痕斑斑,而身心猶健”,苦旅不是痛苦的旅程而是創作的...

  • 《文化苦旅》

    牌坊:这是一篇作者对儿时关于牌坊的故事。牌坊是古时候对于女子遵守女德的一种坚守,其实不论是未婚夫未婚先死女子也随即...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人的文化苦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qzfz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