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休睡得太死,以至于醒来后晕沉沉的。行走在午后的烈日下,阳光从楼房的缝隙里穿过,在人行道上留下斑驳的印记,路过时,感受着那忽明忽暗的光影。
只是当时头脑尚且不清醒,连视野都是模糊的,所见到的景色好像都泛着银白色的光,甚至有些刺眼。我下意识的放慢脚步,低头看着脚下的路,这时会担心,倘若一不小心被地上那些看不清楚的什么东西绊倒,那就麻烦了。
而且,我要在这个时候调整一下状态,让视力尽快恢复清晰。我揉揉双眼,有稍微闭目养神了一会儿,再睁开眼睛时,那一层白光消失了,眼前这些事物总算看得更真切了。包括公路上来往的车辆,路边的楼房,以及投影在地上的影子,此时看来都轮廓清晰,色彩艳丽,我想这才是正常的吧。
只不过,在我抬头的瞬间,看前方店铺的招牌,上面的文字依旧模糊不清,只知道那是非常醒目的汉字,而这时自己却只能看出是文字而已,心里便生出一种感慨,即使自己能让视野变得略为清晰,却无法改变近视这个事实。
记得五年前,知道自己视力在下降,也就重新配了副眼镜,当时戴着眼镜走在路上,眼里的世界变得不同了,这好像是我从未见过的新世界,透过眼镜,一直以来,模糊的东西,变得全然清晰了,那也是一个艳阳高照的午后,好像一切事物都不同了。
我当时产生了一个奇怪的想法,是否每个人所看到的世界都是不同的,只是我无法帮我看到的展示给你,你也是如此。正如,我们所理解的颜色,尽管总体相同,却也会有细微的差别,就这样,我们至死都以为,看到的东西是相同的。
而关于清晰和模糊也是,你的世界因为不近视而清晰,我却因为近视而模糊,尽管我们看到的东西还是那样东西,投射到我们眼球中的,却全然不同。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见到的风景,也会有一千种形态吧!
当然,眼镜我没有持续带着,并没有养成戴眼镜的习惯,总觉得将镜框套在眼睛上,是一种束缚。会影响到自己做事,何况早已习惯了这种模糊的视线,觉得世界本来就应该是这模糊的样子,清晰反而不习惯,也就维持原状,摘下眼镜,看着相对模糊的人和事,走向自己该去的地方。
其实也有人会说,这样的模糊并不好,比如,前方会有个认识的人出现,看到的时候要打招呼,如果能大老远就看到他,提前做好思想准备,想好用怎样的表情和语言来迎接,这很重要。而如果视野模糊,就无法及时做好应对。
对此,我倒是不以为然,在我看来,模糊一点没什么不好,对于更远处的风景和人,相当于没有进入我的视野,我甚至不愿意多看他们一眼,我只觉得,能看清方圆二三十米内的事物,等进入这个视野范围,它们就和我建立的连接,我要做好应对即可。而这个范围以外的,我认为与我无关,模糊和清晰都无所谓的。更远的风景,为什么一定要看那么清楚呢?把眼前的看明白不就好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