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两个故事,一个启发

两个故事,一个启发

作者: 托爸 | 来源:发表于2017-10-23 09:02 被阅读14次

    说说这周的两个故事,完全不同的主题,但却又存在某种关联,很有意思。

    第一个故事来自于一篇文章,里面提了个问题:

    假设你负责某个公司的客服工作。这是个直接面向消费者的公司,可能是个酒店、餐馆或者航空公司。你对顾客做调查,让给在你们公司享受的消费体验打分,最低分是1分,最高分是7分。结果:

    A类顾客很满意,给7分;

    B类顾客印象不错,给4-6分;

    C类顾客很不满意,给3分以下;

    问: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如果想最有效率的提升消费满意度,应该重点服务哪类用户?

    据统计,80%的人会选择C类用户,因为他们的满意度最低,如果不去补救就意味着这类客户会完全流失。

    想起以前做APP,特别在意应用商店的1星评分,要知道一个差评对整体评分的影响是需要好几个5星评分去填补。遇见有用户打差评,会一对一回复、再配合邮件关怀,总之会用尽一切方式补救,希望用户能重新打分。显然,要是我,也会选择重点服务C类用户。

    但是,文章给出的答案提供了另一个思路。

    首先满意度最高的A类用户是最有可能进行2次和多次消费,并且在传播上能带来更多价值。基于此,你需要重点优化B类用户的满意度,因为B类用户已经完成消费,并且有一定的认可度,因此应该更容易将此类用户转化成A类。

    相比较而言,在同等资源投入下,将C转化成B就会比较费劲。

    该方案的中心思想很简单:要努力发展铁杆粉丝。另外,大多数情况B类用户量的占比最大,由B到A的转化率也就容易做高,整体的优化效率也就最高。


    第二个故事,关于星巴克。

    我每次喝星巴克,都习惯点中杯,因为大杯实在喝不下。结果经常会被店员反复确认,

    是小杯吗?我回答:中杯。

    您看一下,是这么大的哦?确定吗?

    要是遇到女店员,我会微笑的看着她,温柔的说,中杯。

    关于星爸爸的对杯子大小的定义,已经被很多人吐槽,明明是小杯、中杯、大杯,非要说成中杯、大杯、超大杯……

    当然这只是一个很老套的营销方法,利用锚定效应,让顾客认为多付几块钱就可以买到超大杯,很划算。

    不过,当你真的按照标准去点单,店员反倒不习惯。

    也许他们默认一般人是搞不清楚杯号的对应关系,担心顾客其实想点大杯。

    但据我观察,无论哪家店或者哪个店员,这几乎是星巴克的固定话术。我还亲眼看到过有顾客因为被反复确认而对店员发飙。

    仔细想想,这套话术里面其实有门道。

    坚持点中杯的一定是星巴克的老客户,就算被店员反复问的不爽,也很难做出再也不喝的决定。而不那么坚持的客户,容易受锚定效应的影响,换句话说他们更容易做出升杯的决定。

    这也是为什么明知道会损害用户体验,还依旧严格执行该话术。因为动动嘴巴就可以提高客单价,造成用户流失风险低,投入产出比这么高的方法,干嘛不用。


    小结

    两则启发,其实有一层共同的意思,即,不以销售增长的用户体验,都是无效体验。

    我们往往习惯就眼前的问题去找答案,忽视问题背后的真正目标。而解决方案的优劣,就是在于能不能突破这种惯性思维,去找到实现目标的最优路径。


    公众号:SecondThought

    人嘛!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书,六写作!

    用力长按二维码

    从此多一个思考伙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两个故事,一个启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eou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