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利用职务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构成什么犯罪?

利用职务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构成什么犯罪?

作者: 7dc3351aa313 | 来源:发表于2018-05-30 09:22 被阅读0次

第二十三讲| 职务侵占

大家好,欢迎关注“每天学点实用法律”,每天一条常用法律条文,一个真实裁判案例,让我们发展迅猛的时代,为个体的成长增加一项必备技能。

 

一、法律条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四条【敲诈勒索罪】敲诈勒索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敲诈勒索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二、真实案例

(一)基本案情

2007年2月9日至2007年8月8日期间,杨某以本人名义和以湾某、吕某、王某、张某、吕某1的名义,以经营装载机资金不足为由,通过李某潮具体办理,先后在信用社贷款共计35万元,所有贷款均由杨某所用。2008年1月8日,杨某将一台装载机以24万元的价格卖掉,买方将购车款直接转到李某潮的银行卡,杨某又分次支付给李某潮现金共计11万元,让李某潮归还上述六人名下的贷款本息。2008年3月27日,杨某与李某潮进行了结算,李某潮共收到杨某归还贷款的本金及利息共计35.45万元。后李某潮除分次归还了湾某、吕某、吕某1、王某、张某名下的贷款利息共1.07222万元外,将其余的34.37778万元非法占为己有。

公诉机关认为,李某潮利用职务之便,将他人归还的本属于信用社的公款非法占有已有,其行为触犯了《刑罚》第二百七十一条之规定,应当以职务侵占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同时提供有书证、证人证言、被告人的供述与辩解等证据予以佐证。    李某潮对起诉书指控的犯罪事实及罪名均不持异议,并认罪。

(二)法院判决

法院经审理认为:

被告人李某潮身为农村信用社的信贷员,在收回贷款本金或利息后本应及时归入单位账户,却利用职务之便,将收回的贷款不入账,非法占为已有,数额较大且无法归还,给所在单位造成较大财产损失,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被告人亦供认不讳,足以认定,其行为符合我国刑法关于职务侵占罪的构成要件,公诉机关指控的罪名成立,应当以职务侵占罪追究其相应的刑事责任。    被告人李某潮归案后能够如实供述犯罪事实,认罪态度较好,可依法酌情从轻处罚。    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第一款等条文之规定,判决如下:

一、被告人李某潮犯职务侵占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

二、责令被告人李某潮退赔给翼城县信用社共计34.37778万元。

(三)评析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产所有权。此处所称“公司”,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规定设立的非国有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所称“企业”,是指除上述公司以外的非国有的经过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设立的有一定数量的注册资金及一定数量的从业人员的营利性的经济组织,如商店、工厂、饭店、宾馆及各种服务性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等经济组织;其他单位,是指除上述公司、企业以外的非国有的社会团体或经济组织,包括集体或者民办的事业单位,以及各类团体。

职务侵占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包括动产和不动产所谓“动产”,不仅指已在公司、企业、其他单位占有、管理之下的钱财(包括人民币、外币、有价证券等),而且也包括本单位有权占有而未占有的财物,如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拥有的债权。就财物的形态而言,犯罪对象包括有形物和无形物,如厂房、电力、煤气、天然气、工业产权,等等。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具体而言,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必须是利用自己的职务上的便利

所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权及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职权,是指指本人职务、岗位范围内的权力,与职务有关的便利条件,是指虽然不是直接利用职务或岗位上的权限,但却利用了本人的职权或地位所形成的便利条件,或通过其他人员利用职务或地位上的便利条件。包括:(1)利用自己主管、分管、经手、决定或处理以及经办一定事项等的权力;(2)依靠、凭借自己的权力去指挥、影响下属或利用其他人员的与职务、岗位有关的权限;(3)依靠、凭借权限、地位控制、左右其他人员,或者利用对己有所求人员的权限,如单位领导利用调拨、处置单位财产的权力;出纳利用经手、管理钱财的权利;一般职工利用单位暂时将财物,如房屋等交给自己使用、保管的权利等。至于不是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而仅是利用工作上的便利如熟悉环境、容易混入现场、易接近目标等,即使取得了财物,也不是构成本罪,构成犯罪的,应当以他罪如盗窃罪论处。

2.必须有侵占的行为

本单位财物,是指单位依法占有的全部财产,包括本单位以自己名义拥有或虽不以自己名义拥有但为本单位占有的一切物权、无形财物权和债权。其具体形态可是建筑物、设备、库存商品、现金、专利、商标等。所谓非法占为己有,是指采用侵吞、窃取、骗取等各种手段将本单位财物化为私有,既包括将合法已持有的单位财物视为己物而加以处分、使用、收藏即变持有为所有的行为,如将自己所占有的单位房屋、设备等财产等谎称为自有,标价出售;将所住的单位房屋,过户登记为己有;或者隐匿保管之物,谎称已被盗窃、遗失、损坏等等,又包括先不占有单位财物但利用职务之便而骗取、窃取、侵吞、私分从而转化为私有的行为。不论是先持有而转为己有还是先不持有而采取侵吞、窃取、骗取方法转为己有,只要本质上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并利用了职务之便作出了这种非法占有的意思表示,达到了数额较大的标准,即可构成本罪。值得注意的是,行为人对本单位财物的非法侵占一旦开始,便处于继续状态,但这只是非法所有状态结果的继续,并非本罪的侵占行为的继续。侵占行为的完成,则应视为既遂。至于未遂,则应视侵占行为是否完成而定,如果没有完成,则应以未遂论处,如财会人员故意将某笔收款不入账,但未来得及结账就被发现,则应以本罪未遂论处。

    3.必须达到数额较大的程度如果仅有非法侵占公司、企业及其他单位财物的行为,但没有达到数额较大的标准,则也不能构成本罪

至于数额较大的起点数额,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2016年4月18日联合发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贪污贿赂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一条,刑法第一百六十三条规定的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第二百七十一条规定的职务侵占罪中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的数额起点,按照本解释关于受贿罪、贪污罪相对应的数额标准规定的二倍、五倍执行。第一条 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三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较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第二条 贪污或者受贿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三百万元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一款规定的“数额巨大”,依法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根据上述规定,职务侵占六万元以上一百万元以下为数额较大;一百万元以上为数额巨大。

本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包括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具体是指三种不同身份的自然人,一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的董事、监事,这些董事、监事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是公司的实际领导者,具有一定的职权,当然可以成为本罪的主体。二是上述公司的人员,是指除公司董事、监事之外的经理、部门负责人和其他一般职员和工人。这些经理、部门负责人以及职员也必须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他们或有特定的职权,或因从事一定的工作,可以利用职权或工作之便侵占公司的财物而成为本罪的主体,三是上述公司以外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是指集体性质企业、私营企业、外商独资企业的职工,国有企业、公司、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所有职工。综上,凡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利用职务或者工作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的财物的,应依照本法第382,383条关于贪污罪的规定处罚,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则按本罪论处。这里所说的“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等非国有公司企业中,行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

本罪在主观方面是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公司、企业或其他单位财物的目的。即行为人妄图在经济上取得对本单位财物的占有、收益、处分的权利。至于是否已经取得或行使了这些权利,并不影响犯罪的构成。

三、提升

 

第一条,《刑法》第183条第l款规定,(非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自己所有的,以职务侵占罪定罪处罚。

村民小组组长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村民小组集体财产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应以本罪论处。

第二条,在国有资本控股、参股的股份有限公司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除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从事公务的以外,不属于国家工作人员。其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应当以职务侵占罪论处。

第三条,共同犯罪

行为人与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勾结,利用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人员的职务便利,共同将该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以职务侵占罪共犯论处。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与国家工作人员勾结,分别利用各自的职务便利,共同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按照主犯的犯罪性质定罪。

四、昨日课后思考题答案

问:甲进入地铁车厢后,发现自己的座位边上有一个钱包(价值3万元),于是问身边的乙:“这是您的钱包吗?”尽管钱包不是乙的,但乙却说:“是的,谢谢!”于是甲将钱包递给乙。乙的行为构成?

答:甲没有处分权,所以不构成诈骗。本案的本质是在地铁上获取了他人遗忘的财物,由于地铁是公共领域,所以成立侵占罪。

好,今天的课就到这里,希望能对你有启发。也希望你能将今天的内容转发给曾经被敲诈勒索过财物的亲戚朋友。

今天,距离到达实用法律认知的彼岸还有342/365。

e  ��<����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利用职务便利侵占本单位财物构成什么犯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rfts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