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观察 专心写作
——我当新闻通讯员的点滴体会
张吉瑜
我当通讯员已经有18年了,我以为当通讯员首先要掌握好第一手材料。那么如何获取第一手材料?用心观察勤采访。其次要运用已掌握的素材进行取舍、构思,专心写作,潜心思考,巧定标题,抱团修改,争出精品力作。
一、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嘴能问出天下事。
雕塑家罗丹曾说过,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而看、听、问、聊是获取新闻素材、发现新闻的重要手段。
1999年,白水中学有30台电脑,全乡教师都到这里进行电脑操作培训。我虽没有参训,但我去打听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了一条新闻,在一家报纸上发表了,这是我的处女作。从这件事及以后很多事例都说明,写新闻要做一个细心的人。
一次我坐客车到漕河,听到一个人说他在漕河种香菇收益好。我就与他攀谈起来,并深入实地去采访,回家后写成了《王立高发展香菇生产收益多多》,也在报纸上发表了。
白水中学门前的大桥栏杆有一根横栏损坏失落了,成了个缺口。白水街上清扫垃圾的人就把垃圾全部从这个缺口倾倒下去,在河中形成了垃圾山,严重污染了河水。我把所见所思写成了《白水河的水何日能再白》一文发表后,引起了强烈反响。
二、脚行天下,找关键人,笔录材料有文章。
教育新闻大多发生在身边,只要有人来校活动,我总要亲临现场,找到关键人,问清楚来龙去脉,把重要数据、人物名字、事件缘由和经过问得清清楚楚。
遇到大事难事还得动脚跑一跑,到现场看看。
2011年,县老龄办领导到向桥乡政府来要材料,说要写养牛大户张光进。乡党委书记范成意让宣传委员吴斐打电话,叫我赶到乡政府去。我与张光进进行了详谈,把详情记录下来。在审稿时我对他养1000头牛心存疑虑。为了求证,我又骑车到大山村光进养牛场。经过核实,我如实报道,写成《赶着黄牛奔富路》一文,被黄冈日报发表在第三版头条位置。
狮子堰村中药材发展得很不错,乡里找我去写,我又骑车到狮子堰村实地采访,认真听种药大户谈他们种药材的经历,最后写成《敢叫荒山变金山》一文,发表在黄冈日报第三版头条。
在水车河小学任教期间,有天早晨吃早饭,陈有生校长没来,大家说他到裴冲水毁路段护送学生过险路。我马上也骑车赶到水毁路段去看现场。于是写成了《陈校长远路护航》一稿发表在黄冈日报上。
三、冥思苦想,巧拟标题,一气呵成写初稿。
当今社会信息量大,没有一个好的标题吸引读者眼球,人家是不愿意看你的文章的。
我的一位朋友将向桥乡腰鼓队的事迹写成了新闻稿发出去,报纸没有发表。后来他发给我,其实内容写得挺好的。正文我拿来略作修改,重新拟标题,最后在报纸上发表了。由此可见,标题的拟定确实很重要。
《微心愿,大爱心》《比翼齐飞幸福路》《追逐山里的太阳》《我们离仁师有多远》《深山访友》《一面》《多读多写,常学常新》等文章的标题,我都是经过了一番苦心拟出来的。
2015年暑期,我参加了黄冈日报组织的通讯员培训班学习,写了《黄州真好》一文,报社编辑把题目改为《美不胜收的知识盛宴》,在报纸“编通往来”版头条发表。我反复琢磨,编辑老师改的这个题目确实很好。我以后写稿更加注重题目的推敲。
2017年暑假,干旱了一段时间,我写了题为《滋润》的稿子,投出去后石沉大海。我不甘心,反思后,重新修改,把标题改为《菜园琐记》,结果很快发表了。
四、抱团发展,求修改点,功夫不负有心人。
抱团发展,确实有很多好处。我写稿子能发表,除了要感谢报刊编辑老师的精心修改与编辑外,还特别要感谢几位要好的朋友。
蕲春县委宣传部的余立鹏、陈钰,县教育局办公室的胡胜林等,对我们基层通讯员很关心。我写的稿子有拿不准的地方,就发给他们,他们给我提建议,我修改后再发给他们,一改再改,直到满意为止。像《桃红李绿奔富路》《孤儿占习敏真的好幸福》《夏枯球之恋》《微心愿,大爱心》等有分量的稿子都是他们指导修改的结果。
檀林的毕传高老师和向桥的陈云老师,算是我的莫逆之交。我们经常打电话交流心得。我写的每篇稿子,他们是第一读者,让他们给我提建议,再作修改。
我以前写稿子,总是准备两个本子,写一行空一行,修改后誊到另一个本子上,誊时也是写一行空一行。反反复复直到满意为止。现在写稿子习惯于先暂时放在草稿箱中保存,隔段时间再看,再修改,最后发到报社。发表后,又把发表的稿子与投稿时的稿子对比,分析编辑老师为什么要这样修改。
(作者单位:蕲春县青石镇水车河小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