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透过窗户斜照进教室,我正在课堂上和学生进行作文讲评。我先朗读了一个学生习作的一个片段,然后让学生各抒己见,进行点评。女生欣烨一下子站了起来。
“这个段落与第一段前后呼应,显得作文整体非常严谨。尤其是多个生动词语的运用,表达很生动,像一颗颗小珍珠一样在作文里闪光。”
我笑了,全班学生也跟着笑了。
我面向全班学生发问:“我为什么笑了?你们又为什么笑了?”
语文课代表站起来,“老师,她点评作文的话就是平常您在作文课点评同学们作文的话,您经常说作文中的生动词语就像一颗颗的小珍珠!”
很有趣的事情!
听一位女教师的语文课。这位女教师普通话标准,说话抑扬顿挫,特别好听,并且这位教师拥有一手漂亮的书写。一节课听下来,我们竟然发现班里很多孩子的字像这位老师的字,很多孩子读课文也带着这位老师的腔调。
原来不知不觉中,我们在课上的说话方式、表达内容已经渗透进有的孩子的内心,她们的话语中露出了我们的“影子”。
多奇妙的事情!
想起我的高三语文老师夏老师,夏老师同时也是我们的班主任。夏老师个人最崇拜的文学家是鲁迅学生。每次上课的时候,只要一讲到鲁迅先生的内容,他就会将语文课本重重地往讲桌上一放,然后慷慨激昂地说道:“鲁迅先生的语言像投枪,像匕首……”在夏老师的影响下,班里很多同学也喜欢课下找鲁迅先生的文章来读,并且对鲁迅先生个别文章中的句子信手拈来,然后滔滔不绝地加以评论,我就是其中的一个。
现在的我站在讲台上,讲到鲁迅,脑海中会不禁浮现夏老师的样子,我也会像当年的夏老师一样,将书本往讲桌上一放,然后开始说道:“鲁迅先生的语言像投枪,像匕首……”俨然夏老师讲课的样子,我的语言表达已经带上了夏老师的影子。
读法国作家马克.李维的《偷影子的人》,其中关于“影子”的描述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有些人会镌刻在我们的记忆深处,那些人、那些事是点亮我们生命的小小光芒,它关乎情感,关乎梦想。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你读过的书,你走过的路,你经过的事,你经历的人的影子。
现在,我的身上带着我读过的书的影子,带着恩师的影子,我的学生身上也带上了我的影子,这真是很奇妙的一件事情!
你偷了谁的影子?谁又偷了你的影子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