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饭的时间到了,母亲让我帮忙供奉先祖。厨房里,肉的香气扑鼻而来,揭开锅盖,蒸锅里鸡肉、鸭肉、鱼肉、猪肉齐聚一堂,我顿时疑惑不解,“娘,为什么要做这么多肉?”母亲笑道,“因为我想让你外婆知道,我们有肉吃了。”
外婆在母亲八岁的时候就过世了,我常常听母亲讲起外婆生前的故事,那些故事虽听起来有些遥远,但总让人记忆犹新,尤其是“外婆领肉”的故事,它像是扎在母亲心头上的一根刺,母亲每一次讲到它,眼里的泪水总是不停地打转。近些年,随着母亲一天天的老去,关于外婆的故事似乎在她的脑海里已渐渐变得模糊了,只由过节的时候,她才会在蒸锅里做不同的肉,以此来纪念外婆。
母亲将碗里的饭和肉盛满,让我端到躺屋的供桌上,她来烧纸和带我们行礼,行完礼,母亲又向我们讲起“外婆领肉”的故事。
母亲七岁那年,外婆在生产队里做工,每年春节的前一天,队里都会根据各家庭的人员情况发放过节的肉。因为每年只能吃上一次肉,所以领肉的这一天成了母亲和兄弟姊妹八人最幸福的日子。这一年也不例外,春节前一早,舅舅就将挂肉的柱子擦了一遍又一遍,把柱子上的钉子钉得更紧。姨妈将那口炖肉的锅擦得亮堂堂的,在锅里加好清水,它一遍一遍的检查着锅里的水,确保水里没有一点淤泥。兄弟姊妹几人为了迎接这一顿即将到来的肉,勤快的在家打扫卫生、收洗衣服、浇菜水、剪窗花、写对联……母亲是家里最小的孩子,所以她的工作就是负责到门口等待外婆回来。等待的过程是漫长而煎熬的,她看到过路的人提着肉走过家门口,喜笑颜开,她也看到隔壁的哥哥站在门口等待着大伯领肉归来。
“儿子!爹回来咯!”大伯激动地甩着肉归来。
“爹,今年我家领了几斤肉?”哥哥问。
“足足三斤。”大伯答。
“这么多,这回可真是太有口福了!”
看着大伯手上的肉,母亲激动不已,她心想:大伯家有六口人,共领取了三斤肉,那么咱家有十口人,岂不是可以领五斤肉了?想着想着,外婆就出现在了母亲面前。晴朗的天,外婆的鞋和小腿却湿透了,她的手上没有肉,脸上的表情也僵持着。母亲见到外婆回来,立马就冲到院子里去,她小声在院子里叫道,“娘回来了!娘,回来了。”
兄弟姊妹听到母亲的喊声,都纷纷从这个院子的角落里钻出来,就连腿脚不太利索的外公听到母亲的喊声,也激动地从厢房里走了出来。可是,当外婆出现在院子里的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呆滞了。
“肉呢?”外公问道。
外婆自责地低声答道,“肉……我过桥的时候绳子断了,肉掉进了河里,河水太快把肉给冲走了,我使劲儿追,却追不到……”说着说着,外婆就大哭起来,母亲和兄弟姊妹一面无法接受没有肉的春节一面又安慰着外婆。
后来母亲常说,那个春节是她这一辈子永远都无法忘记的春节,一来是没有肉吃,二来是尽管没有肉吃,一家人却其乐融融,她们和最爱的外婆在一起吃了最甜的蜂蜜。次年,外婆没有熬到春节便病逝了,她走之前一直念叨,“啥时候一家人才能饱饱地吃上一顿肉啊?”
外婆走后,母亲的兄弟姊妹都去队里领过肉,母亲也队里领过几年,直到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后,村里的大家庭逐渐分开,各家各户开始发展农业和畜牧业。这时,每家每户都开始有了杀年猪的条件,但也有不少家庭开始注重教育而将家里的年猪卖到集市上去,以此来获得经济支撑。
母亲说,“记得那时,我们杀一头猪可是要吃一年的,我们把一些肉挂成肉干,一些肉做成腌肉,这样一年四季都有肉吃。自己吃的肉要肥一些,而待客的肉要瘦一些,但无论如何,我们一旦要开封猪头、火腿或是一块瘦肉,都要先供奉先祖,尤其是你外婆,我想让她知道,时代在一天一天变好,我们几乎每个周,都能吃上一顿肉。”
我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年代,享受着国家实施的“两免一补”政策,吃肉对我而言已是极为寻常的事情。学校食堂里的肉花样繁多,品种丰富,家里的餐桌上,鸡肉、鸭肉、鱼肉、牛肉、羊肉也不断更替着,当今社会,肉已成为餐桌上的必备品。偶有一次,我做饭的时候忘记炒肉,父亲往桌旁一瞅,马上问道,“哎呀,今天咋没有肉呢?”说着,他便到厨房里炒肉去了。村里有一个小女孩出嫁,她的父亲嫁了一车牛和猪给她,说是将来有肉吃。网络上也曾流传过这样一句“跟着谁,有肉吃”……我们的时代在一点一点的进步,我们的生活日渐变得富足。
眼下,看着供桌上那热气腾腾的肉,我向先祖行礼,心想:外婆在那一头,一定也感受到了我们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外婆,您知道吗?我们农村人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了,我们每天都有肉吃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