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焕英》你看了吗?看哭了没有?反正我们一家是哭得稀里哗啦了……
原来看此类影片,往往是把自己设定在儿女角度,去体会父母的爱和付出,这次不同,会不自觉的把自己设定为父母的角色去感受贾玲的情绪,可能是影片有意而为之,也有可能是自己的情感投入使然,或者是因为女儿在身边。同样的故事,坐在身边的女儿,却一直在把自己作为贾玲去体会和感受。
结果来了,在揭晓她母亲也穿越回来之前,我这还稀里糊涂的,姑娘却看明白了,她更多的在关注甚至是琢磨张小斐的心理,我们在影片里还是父母,孩子在影片里还是孩子,这就是角色设定吧。
电影的高超之处,就在于情感共鸣,而情感共鸣的基础就是观众能在影片里找到自己的“影”,或者说属于自己的角色。有了这个基础,才能有这之上的内容,以及内容之上的观点的表达。
两点启发。
第一点,逆着思考一下。你最喜欢哪些影片故事,这个故事里你的角色设定是谁?这个角色具有哪些气质,什么特点?他又做了哪些事?多数情况下,你和这个角色具有相同的地方,比如正义感,嫉恶如仇,或者是类似的经历,同时,电影中的角色又比你更完美,更勇敢,更强大,更潇洒,更幽默……这是你内心的向往,也是你内心成长的力量,具有自我教育的意义。
第二点,我们的育人工作,要取得实际的效果,还得要落地,要回归。落到哪?落到学生的层面去思考问题,回归到哪?回归到情感育人的层面,回归到育人工作的本真中来。
《你好,李焕英》让我明白,孩子快乐很重要,具有快乐起来的能力更重要,人生不容易,能够做到坚强且快乐,我就知足了;为人儿女,自己做的还很不够,应该多陪陪父母,多做一些,让父母安享晚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