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到医院见习的时候,很害怕,手足无措,连该站在哪里都不清楚。只觉得到处闹哄哄的,老师说了什么都听不清楚,也不敢问。
后来,到医院实习,我是班上第二个到产房实习的,每个人呆三个月,刚进产房,就见到一个分娩的产妇,老师说:“来,洗手,上台。”我愣了,不知道要做什么,记得老师说:“你不就是来学接生的吗?不做,怎么会?”于是我懵里懵懂的洗手,穿好衣服,在老师的指导下站在了主位,孩子出来的过程很顺利,但是对于我来说已经记不得有没有分娩机转,就已经看到孩子躺在我的面前啼哭不止,简单处理后交给台下的老师,该缝针了,我的脑中一片空白,老师看我一直没有要动手的意思,说:“换位置吧,我来。”我才如释重负的松了一口气,心想今天怎么才来就让我上台啊,不是该看几个再来吗?后面的实习经历让我很感谢我的带教老师,因为这是我三个月实习期间老师带我接的唯一一个生。
我的运气就有这么悲催,在我们俩上班的时候,收产妇、守产程、接剖宫产,很忙,就是不生孩子,每次看着要生了,该交班了,到了别的老师班上,又有别的实习生,轮不上我上台,我的老师每每看着我期望又失望的眼神,都会暗暗摇摇头,没有办法,这就是运气。
于是我只有把我所有的休息时间泡在产房,帮别的老师跑腿,期望着能多看几个,站在台下,我认真的回想书本上交的内容,也觉得这样的学习过程倒还符合我慢热的性子。
从实习医院回学校,听着同学们讲起实习的经历,谁谁谁接了100多个生,谁谁谁单独上班,老师都不用带了,我只有默默无语,似乎我还是刚进医院那个一张白纸的自己,没有看到一点进步。
自己上班以后,心里一直很忐忑,生怕病人看出我还没有正儿八经接过生,小声的和师姐说,你帮我看着,哪里做的不对,提醒一下我,也就上台了,这一次好像对保护手法有了心得,下一次又学会了间断缝合,没有一次有完整的收获,但每一次都有一个小小的进步,慢慢的,也就会了。
幸运的是,从来没有科室的同事用指责的语气对我说过话,她们都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给我施以援手,不然刚刚燃起的小火苗不知道要被浇熄多少回,就这样,在科室不知道泡了多久,逢生必到,有一天,来了一个本院的同事生孩子,护士长对她说:“就让我们这里的金牌助产士给你接生吧。”然后把我推了出去。
接生的过程我已经记不清楚了,应该是顺利的,(因为在我的接生记忆里,只有教训和伤痛深深牢记,所有顺利的过程都是一张平和的表情,没有更多的线索了)。但是护士长对我的这份认可和鼓励我一直都记得,要知道,那时候的我,不过是一个刚刚工作一年多的毛头孩子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