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霜生花
1
“小林,找男朋友了吗?”
“没。”
“你怎么还没找!你都三十好几了,还这么挑!”
“真没。”
这样的对话,小林常常在不同的场合,回答过无数次。
询问她的,也许是串街溜巷的邻居阿姨,也许是许久未见的年长故交,也许只是仅有一面之缘却因某个话茬聊到了一块的熟悉的陌生人。
每当小林勉力挤出一抹浅浅的笑,她的内心都在狠狠地颤抖说,“你以为我不想找吗?我总不能随便找个人嫁了吧!万一离婚了怎么办?”
是啊,小林总是用这样一个未知的可能性悲剧,来为自己开脱,“不幸的婚姻,总比晚婚要强得多!不然,生出的孩子该怎么办?受苦受累的都是孩子啊!”一想到这,小林的五脏六腑,就像被什么尖锐的物体给扎了一针,太痛了!
小林突然想起来曾经暗自立下的誓言,“我绝不能让我的孩子,重蹈我的覆辙!我这辈子,过得实在是太辛苦了!”
2
小林出生在一个并不幸福的家庭,可以说,在她过去三十年的光阴里,她从没在自己家中,见过到,幸福家庭的模样。
小林小时候很调皮,俨然是自带的多血质气质。可是,在父亲的严厉教导下,小林慢慢地朝着一个阴柔女子的方向转变着。
父亲的脾气并不好,一有不顺心的事,回到家就摆出一副臭脾气,见到小林与母亲,往往是横挑鼻子竖挑眼,眼神中含着满满当当火海凌云的熊熊气息。
渐渐地,小林竟然越来越胆怯,甚至都不敢在父亲的面前开口说话了,她生怕自己一个不小心就撞到了枪口上。
在小林六岁那年,小林第一次亲眼见到,父亲打了母亲。
她从没见过,在一个人活生生的人的身上,居然可以冒出如此可怖的地狱般的气息。
酒气熏熏的父亲一个巴掌就把母亲扇翻在地,就跟熟练掌握了芭蕉扇的使用功法似的。
父亲还气急败坏地责问母亲,“叫你乱说话,看你还敢不敢到处乱喷唾沫星子。”说这话时,父亲正抬起右脚,重重地踢在母亲蜷缩的腰竿上。
小林则呆呆地站立在一旁,害怕急了。
她很想阻止父亲,保护母亲,可是这一刻,她却没有勇气抬起自己如铅般沉甸甸的双手。
过了许久,她才从自己的胆怯中,缓过一丝神来,弱弱地说,:不要再打了!不要再打了…”说话的气息,秒渐微弱。
父亲并没有停手,小林除了冷不丁冒出一句“阻止”的话语,还有站在一旁瑟瑟发抖,再无其他。
3
这样的场景,在小林童年的光阴中,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岁月。
小林偶尔借着话题,有意无意地询问母亲,“为什么不离婚?”小林尝试用含情脉脉般的眼神,探寻着母亲心底的答案。
“还不是因为你,要不是不放心你,我早就走了。”母亲说话时,眼中闪烁着异常的光芒。
小林没有接着问下去,她知道,母亲只回答了一半。
母亲没有谈过恋爱,准确地来说,与父亲结婚前,那段与他相识的时光,便是她人生唯一的一次恋爱时光。
母亲眼中含着未说出的话,“我,也舍不得他。”尽管这是母亲无论如何,也说不出口的短短告白之语。
小林便是在父母的婚姻中,见识到了婚姻该有的样子:吵架、打架、哭泣。
在小林二十五岁以前,她甚至不了解幸福的家庭,该是怎样的一副模样。
4
有一天,小林接受了闺蜜的邀请,来到了闺蜜家一起过端午节。
这本该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的日子啊!
饭桌上,小林看到她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笑,那笑容就跟芙蓉花一样温馨甜美,那绝不是自己往日里拼命堆积在脸上的坚硬的笑,那笑容背后有一个最朴实无华的名字——“尊重”。
“来,小林,先喝点汤。”闺蜜的母亲给她舀了一碗汤,还挑了几块大鸡肉放进碗里。
“来,你也喝点。”闺蜜母亲又赶忙递给闺蜜父亲一碗鸡汤,还不忘嘱咐道,“别喝上面那层油啊!”
闺蜜父亲笑吟吟接过汤碗,“谢谢夫人,勤劳的夫人辛苦了!”
接着,这话把闺蜜母亲给逗笑了,又赶忙转头跟小林解释道,“别见怪啊,我们家就这样,你随意点哟,跟自己家一样。”
不时,闺蜜父亲郑重地举杯,示意大家伙跟上他的节奏碰杯,“欢迎小林来家里做客。”
一圈酒杯在碰撞时发出的清脆声,敲击在了小林的心坎上。
第二次举杯时,闺蜜父亲把啤酒杯对向了闺蜜母亲的红酒杯,“砰”的一声,嘴里还不忘吐出内心的赞美,“感谢夫人今天做了这么一桌子好菜,夫人辛苦了!”
当时,小林从闺蜜母亲的脸上,便看到了从未见到过的芙蓉花的笑容。
更让小林意想不到的是,闺蜜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她、她妹妹、她母亲、她父亲,竟然都会在一顿日常家宴中,一一互相碰杯祝福。
在小林的记忆里,那些充满仪式感的形式,从来都只是对他人有必要性的曲意逢迎啊!可竟没想到,原来一家人,也可以如此!
可笑的是,小林在这样的氛围中,竟然感受到了一种温暖的气息。这种弥散到她周身的气息向她许愿,“要是可以经常来闺蜜家吃饭就好了!”
小林也心中暗暗失落,“为什么我家,就不是这样的!”
5
成年后的小林,谈过很多次恋爱。可是没有一次恋爱,超过了三个月。
刚开始,小林很容易因为对方的缺点,而全然否定对方。有一个男生,花钱大手大脚,小林无法忍受,便主动分手了。
小林也曾深深喜欢过一个人,可是,小林总是在行为上拒绝他,考验他。不时又拿他与其他追求她的男生进行对比。最后,惹得那个男生自尊心受挫。
尽管小林当时也并不想那样做,可她偏偏,无力拒绝自己。
小林也不喜欢脾气大的男生,那会让她想起父亲对母亲拳打脚踢时的画面。
奇怪的是,小林找过一个男朋友,单亲家庭,男生对她特别依赖。可是在交往第三个月时,男生却动手打了她。而她,是在经历了两个月的暴力轰击后,才彻底放开了男生的手。
她其实也遇见过几个真心喜欢她,对她好的人。可是她并不知道,原来曾经那些对她一往情深的男生,才是真正她值得终生托付的对象。
小林骨子里好像更喜欢求而不得的爱情,她更喜欢对他不够好的男人。
在经历了一段又一段短暂的感情过后,她疲惫了。
她开始怀疑自己是不是根本就不配得到幸福。与此同时,她也恐惧幸福的到来。
那些以结婚为目的所谓幸福,在她看来,极有可能就是一场爱情的坟墓。就像她父亲与母亲那样。
她终究逃脱不了这样的命运,并且,在她一段又一段感情中,她的猜想,得到了验证。
小林恐惧结婚,所以,她始终无法选择任何一个人。直到她三十岁时,她依旧无法拥有一个能够拥抱幸福的心态。
于是,她把岁月耗在了等待上。
她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残缺,她渐渐意识到了自己并没有获得幸福的能力。所以,在她意识到这一点时,她正试着慢慢去改变自己。
她在等待,等待那个脱变后的自己,等待那个可以带给她幸福一生的人。
可是她不知道,她脱变的速度,实在太慢了!往往没能赶上她追寻幸福的速度。
谁又能知道,一个没有幸福能力的人,一个从来就没有学会如何幸福的人,该怎样在爱情的世界中,获得他人的一丝温暖。
小林有的时候也很绝望,尽管如此,她始终抱着一丝微弱幻想,“一定,一定会有那么一个人出现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