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密关系中,有一个重要原则:谁痛苦,谁改变。
很多人可能不理解,我来解释一下,它其实源于阿德勒心理学上的课题分离:当一件事情让你感到痛苦,你就不应该再去纠结对错了,你得去做点什么,无论是心态上的,还是行为上的都可以,通过改变把自己从这种情绪中拉出来。
但大部分人都有一种你不能让我开心,我还跟你谈恋爱干嘛的心态。也就是“在亲密关系中寻求补偿”的心理,即:我有一些过去未被满足的渴望与需求,我希望你能满足我这部分渴望与需求。
我们总认为,亲密关系的痛苦,是伴侣带给我们的。只要伴侣做出改变,痛苦就会消失,所以你总试着去疗愈你的伴侣。
然而精神分析有一个说法:几乎每一段亲密关系中,我们都会不自觉地重复童年与养育者的关系模式。同时,当我们认为伴侣有问题,需要我们帮她疗愈的时候,我们就不自觉地把自己放在“高位”,把对方放在“低位”,认为我是给你提供帮助的人,你应该听我的。
请记住,我们无法无法疗愈伴侣,只能疗愈你自己。在伴侣没有意愿、没有觉察的时候,替她做出选择,要求她去改变无疑是痛苦和矛盾重重的,谁都不愿自己被别人掌控。我们唯一能做的,是觉察自己的关系模式—一看看自己获得了什么,缺失了什么,能够做些什么来补偿、疗愈和滋养自己。
相爱不是彼此补偿,而是自我成长。想要经营好亲密关系,非常重要的秘诀之一,就是:各自负责自己的成长课题,各自负责疗愈自己的童年创伤。
诚如在《少有人走的路》里,派克所言: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伴侣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这个定义,主要存在2个维度:
1、爱是一种意愿
它不是一种简单的感觉、欲望或需求,而是一种需要将“爱”转化成“行动”的意愿。换而言之,它需要我们主动选择去爱,并为之付诸努力,而不是一味等待、要求对方去满足我们的需求。
2、爱需要通过完善自我,来促进彼此的心智成熟。
当我们爱一个人的时候,不能过度依赖,不断要求对方满足我们;也不能过度牺牲,替对方背负成长任务。
我们需要不断觉察自身,完善自我,以此促进自己和伴侣的共同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