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一个人的放逐

作者: 爱乌及吾 | 来源:发表于2017-03-26 23:46 被阅读0次
吴志伟作品

这次在图书馆邂逅的是一本色彩斑斓的行摄书《印尼:一个人的放逐》。

前序和后记有对印尼的总体印象,有对印尼行的原因整体阐述,有对行走和记录的自我表达。

中间分六部分——

巴东:站在地狱的边缘。

武吉丁宜:雨季的火山小镇。

多巴湖:火山口里的天堂。

棉兰:微笑的战场。

班达亚齐:自由与海啸。

韦岛:印尼从这里出发。

除了自己眼中印尼各地的风土人情,也穿插介绍当地的主要民族与信仰,还有行走时遇到的各种情况,印象最深的就是与荷西的意外基情,忍不住笑起来,没有嘲笑的意思,只是感叹作者的“艳遇”。看吧,像我这样的读者,是不是津津乐道的总是这些花絮,而忽略了正餐?

心里知道,在某个角落,有一种安静而细致的生活,正在慢慢酝酿。在那个角落的那一时刻,生命不再是外表的喧闹与不安,在内里还有一种安静和慎重在成长。这种成长不会因为时日的推移而消失,而是像窗外的鸡蛋花一样,每天花开花谢,却总是飘着淡淡的清芬。

这几年间关于旅行、行走的书籍层出不穷,在远方找寻生活的意义,找到自我的价值。不去讨论是不是正确,因为本身这就不是对与错的事情。

你可以放下眼前的苟且,去寻找诗与远方。也可以用眼前的苟且积累原始资本,再从容地寻找诗与远方。当然更能将眼前的苟且过成别人眼中的诗与远方。

我倒是觉得“走”本身就如一个中转站,跳出方外,跳出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现在,让自己前方的路更明确。

背起行囊,飞过天空,越过海洋,去找一个静静的地方,让自己静静地思考,明白该如何做才能够不让珍贵的东西、重要的事情再次错过。在陌生的自然中吸取力量,而后继续坚定地前行。

旅行,说白了就是一种自我放逐。当人们把本该属于正常的、自由自在的生活方式放在了尘封的角落多年之后,又开始怀念那一段属于过去的美好时光。

有时候,我们总觉得生活很苦很累。这并不是生活刁难我们而是我们太容易被周围的环境所感染。在忙忙碌碌的奔波中,我们不自觉地会被他人的情绪所左右:总感觉有无数利剑般的目光在审视自己,而那些冷言冷语,最终乱了我们的心神,令我们不再坚持自己的个性,渐渐地,我们像春蚕一样将自己缚于自织的茧中。其实,没有多少人在乎你,幸福生活的最终审判者,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后记里的三个标题:

记录,给自己一个永久记忆

独行,幸福地将自己放逐

修心,在旅途中与灵魂对话

算是行者给自己的交代吧,在行走间自我升华,由记录,独行到修心。

以往类似的行摄书籍和杂志,我总嫌文字有拼凑之感,草草翻完图片了事,还是那句话,那是没碰到好的,自己喜欢的。

在图书馆里借书的大大小小的人儿们来来往往,小朋友在我身边不时地问个字,都不能打扰我看图读文的兴致。

读这本书如和作者一起到印尼来一次自我放逐……

相关文章

  • 印尼:一个人的放逐

    这次在图书馆邂逅的是一本色彩斑斓的行摄书《印尼:一个人的放逐》。 前序和后记有对印尼的总体印象,有对印尼行的原因整...

  • 珊瑚玉矿区现在什么情况?

    哥有个基友叫何鑫常年呆在印尼,以前学的专业是印尼语,在印尼做矿时跑了印尼很多的地方,现在可以说是印尼通,在...

  • 小镇青年的随笔

    熄灭了烛火 就放逐影 打开了电灯 就放逐梦 迷失在架空的沙漠 就放逐骆驼 迷失在虚幻的脑海 就放逐魂魄 所谓放逐 ...

  • 一个人的放逐

    我喜欢一个人旅行,就背着包,一个人在陌生的地方漂泊,体验不一样的人生。我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走过的才算是路,经...

  • 一个人的放逐

    一个人的夜色 在竹林丛中在青砖小路 那桥那水那白色的房屋 迷蒙成层层叠叠的剪影 垂柳和水波在暗处相偎相依 我独自一...

  • 放野

    放逐于野 泉水咛泠 放逐于野 草木荒生 放逐于野 天云高远 放逐于野 山风清冷 史凯捷

  • 印尼小偷:我的印尼见闻

    住在印尼的时候,在电视新闻里看到过几次警察开枪。 因为印尼语还没那么精通,所以经常要和当地人来确认新闻里的内容,我...

  • 孤独

    一个人那叫孤独 两个孤独聚在一起 是否会快乐 还是孤独的加倍? 孤独的原因 不是世界放逐了他 而是他放逐了整个世界

  • 放逐

    把煤球再放几个 压塌冬天最后的幻想 春鸟的叫声很准确 和求偶的叫声一样 和我的哀嚎不一样 村庄还在冬眠 还有睡在棉...

  • 放逐

    我把自己的心放逐到孤岛之上听大海日夜歌唱好过 彼岸腐朽恶臭的音浪 善良这个词语早已被世态炎凉揉碎嘴角的弧度也被人情...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印尼:一个人的放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sdlo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