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直以来伴随我都 一些学习习惯(一):学习与思考》有感
这个世界真的是很奇妙,充满未知,你知道的越多,不知道的也就越多。可是,面对这么多的新奇的知识,我想说到底有多少能够转化为自己的东西。文中也提到,读书笔记非常重要。人与人学习的差距不在资质上,而在花在思考的时间和思考的深度上。
将思考成为习惯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避免焦虑。我以前也说过,未来未到,第一步更重要。毕业将至,但还是先弄论文比较好,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堆在一起,很容易让人感到烦躁。(特别是感情)文中说到避免焦虑的另一个有效做法就是投入地去做另一件事,当你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时,发现其他一些纷乱的事情根本没办法钻进来,因为脑部没空间了吧。不去想“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的方法不是使劲的告诉自己不去想喜马拉雅山上的猴子,因为这样等于就是加强了对猴子的记忆,正确的做法是真的不去想猴子,去想别的事情。用别的东西充满工作记忆,其他的神经活动自然会被抑制。事实上,我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开始已经在这样做了,在看这篇文章之前。当时,因为某人特别烦躁,时至今日也是如此吧。尽量让自己投入地去想一件事或者干一件事,那些我无可奈何的,暂且搁浅吧。实在溢出的时候,也只好不要脸的对着电脑屏幕哭一哭了。
另外,给出文中对于情绪大脑和理智大脑的解释“
我们的情绪系统只能这般对付(《Synaptic Self》中提到,大脑中的新皮层(neocortex,所谓“理性”居住的地方,尤其是前额叶)在进化历史上是较为新近的年代才进化出来的,跟底层较原始的模块(如主管情绪的杏仁核)之间的神经网络沟通并不是合作无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事情我们明明知道是对的,但就是不能说服自己,情绪还是在那里不依不挠的驱使你去做另一样事情)。
以上观点,不能再赞。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不听自己的话了。
最后,但凡值得做的事情,我们都要知难而不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