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读美国作家亨德里克·威廉·房龙的书--《宽容》。
《宽容》封面从书的作者房龙先生的眼光来看,“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为争取宽容而战的历史”。
从书的读者我的视角来看,“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为突破愚蠢而不断探索的历史”。
在书的开篇有这样一则寓言故事。(故事很长,你会是那个领先99%的人看完这个故事的人吗?)
在宁静祥和的“无知山谷”中,人类幸福地生活着。
山谷里,一条知识小溪缓缓地流过。
它源自昔日的群山。
它消失于未来的沼泽。
晚上,村民们喂毕家畜,灌满了水桶,便满意地坐下来享受生活。
守旧的老人们被搀扶出阴凉的角落,向儿孙们说着奇怪的话。这些话是一千年前由一个被遗忘的民族写下的,因此很神圣。
但是,深夜,在小镇狭窄的街巷里,人们轻声地讲述着那些敢于提问的男男女女情节模糊的故事。他们中有些人出走了,再也没回来;另一些人曾试图攀上挡住太阳的高耸石墙,但他们的累累白骨却留在了山崖脚下。
年复一年。在宁静祥和的“无知山谷”中,人们幸福地生活着。
终于,有一天,黑暗中爬出来一个人,他双手的指甲已经磨破,脚上缠满了破布,长途跋涉时流出的鲜血已将布浸泡成了红色。
他跌跌撞撞地敲了最近一间小屋的门。
然后昏了过去。
借着颤动的烛光,他被抬上一张小床。
第二天早晨,全村人都已经知道“他回来了”。
邻居们站在周围,摇着头。他们知道,他一定会有这样的结局。
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失败与屈服在等待着他们。
在村子的一角,守旧老人们摇着头,悄悄地说着恶言恶语。
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但律法就是律法。这个人违背了守旧老人们的意愿,他犯了大错。
他的伤一好,就必须接受审判。守旧老人们想宽大处理他,但律法就是律法,必须遵守。守旧老人们会执行到底。
他们把流浪者抬到集市,人们都毕恭毕敬,安静地站在周围。
流浪者由于饥渴,身体还很虚弱,守旧老人们要求他坐下,他拒绝了。
他们命令他闭嘴,但他偏要说。
他背对着老人们,目光搜寻着不久以前还和他同道的人。
“听我说,听我说!大家都高兴起来吧!我从群山的那边回来了,我的双脚踏上了新鲜的泥土,我的双手接触到了其他的民族,我的双眼看到了各种奇景。”
“小时候,父亲的花园就是我的整个世界。当我问那边藏着什么,大家都在不停地摇头,要我噤声。可我偏要问,他们便把我带到岩石上,让我看那些敢于蔑视上帝的人留下的森森白骨。”
“当我喊着说,‘撒谎!上帝喜欢勇敢的人!’这时守旧老人们就会过来,对我朗读圣书中的内容,他们解释说律法已经决定了天堂与人间中万物的命运。山谷是我们的,由我们掌管。野兽、花朵、果实和鱼群都属于我们,都听从我们的命令。但群山是上帝的,我们永远都不应该去探寻群山那边的事物,直到世界末日。”
“其实他们在撒谎,他们在欺骗。他们对我撒谎,就像对你们撒谎一样。”
“山的那边有牧场,有肥沃的草地,男男女女和我们一样有血有肉,城市都经过了千年的精心雕琢,宏伟壮丽。”
“我已经找到了一条路,能通往更美好的家园。我已经看到了幸福生活的曙光。跟我来,我会带领你们去那边。因为上帝不仅爱这里,他爱所有的地方。”
他说完,人群里发出了恐怖的叫喊。
“亵渎!”守旧老人们叫嚷着:“这是在亵渎神灵!这是罪行!给他应有的惩罚吧!他已经丧失了理智,竟然敢嘲笑一千年前定下的律法。他死有余辜!”
他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
他们杀死了这个人。
他的尸体被扔到了山崖脚下。杀一儆百,他们以此告诫所有质疑祖先智慧的人。
没过多久,一场大旱爆发了。知识的小溪干涸,牲畜因为干渴死去,庄稼在田野里枯萎,“无知山谷”里饥荒肆虐。
不过,守旧老人们并没有灰心。他们预言说这一切最后都会转危为安,因为那些最神圣的篇章里就是这样写的。
寒冬降临。
村庄里变得人烟稀少。
超过半数的人因为缺少衣食已经死去。
活着的人唯一的希望在群山那边。
但是律法却说,“不行!”
必须遵守律法。
一天夜里,叛乱终于爆发了。
绝望将勇气赋予了那些因为恐惧而沉默的人。
守旧老人们无力地反对着。
他们被推到一旁,继续抱怨。他们诅咒子孙们忘恩负义。不过,当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也带走。
向未知世界的逃亡开始了。
那个流浪者归乡已经是很多年以前的事情了,要找到他开辟的道路并非易事。
成千上万的人死于饥渴后,人们才找到第一座用石子堆起的路标。
之后的旅程轻松了一点。
那个细心的先驱者已经在丛林和无边无际的乱石荒野中掘出了一条清晰的路。
这条路一步一步把人们引向新世界的绿色牧场。
人们面面相觑,无言以对。
“他到底是对了!”他们说:“他对了,那守旧老人们错了……”
“他说了实话,守旧的老人们撒了谎……”
“他的尸骨还在山崖下腐烂,但守旧的老人们却坐在我们的车子里,吟唱着那些老掉牙的诗……”
“他救了我们,而我们杀了他……”
“我们对这件事情很内疚。如果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然后,他们解下了马匹和牛群的套具,把奶牛和山羊赶进牧场。他们给自己建起房屋,规划好自己的土地。从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又过起了幸福的生活。
几年后,人们建起了一座新大厦,准备把勇敢先驱者的遗骨埋在其中。
庄严肃穆的队伍回到了如今荒无人烟的山谷。但当人们到达先驱者的遗骨所在地时,遗骨却不知所踪。
饥饿的豺狼早已把尸骨拖入了自己的洞穴。
于是,人们在先驱者足迹的尽头放了一块小石头,石头上刻着先驱者的名字——一个最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恐怖发起挑战的人的名字。是他引导人民走进了新的自由。
石头上还写明了它是由感激不尽的后人所立。
这类事情过去有,现在有,但我们希望将来不再重演。
如果你看到这,你已是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不知你看完故事,是不是觉得那帮守旧老人们“愚蠢至极”。
看完这个故事,我不但觉得他们“顽固不化”,而且还觉得“滑稽可笑”。
“当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也带走。”
一同向那个被他们处死的人,曾经探索的未知世界逃亡了。
可恨,可悲,可笑。
他们怎么这么愚蠢呢?
这包含无知山谷里的守旧老人们,看客们。一辈一辈,一代一代,循环往复的愚蠢着。
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有人冒着生命危险做出的探索,不被这些愚蠢者们接纳呢?甚至没有哪怕是一点点的触动呢?
因为,他们也有自己的算法。
这算法就算是在现在看来也是相当科学的。
在我们通过现存的“野蛮人”来研究人类祖先的时候,我们发现与人们通常认为原始社会非常简单的猜测截然相反,原始社会非常复杂,原始语言的时态和变格比俄语和阿拉伯语还要多,原始人不仅是现实的奴隶,也是过去和未来的奴隶;他们是凄凉悲惨的生灵,在恐惧中求生,在战栗中死去。
对于原始人来说,人类能够活下来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在当时,统治原始社会的信条有且只有一个,那就是至高无上的求生欲望。没有一个人类可以在荒野中单独生存,我们的祖先为了成功活下来,必须群居成部落,一起生活,共同应对生存下去的不确定。部落是活动的堡垒,为了维护自身的安全,集体必须排斥外来的东西,个人在其中无足轻重,不得不把自己的个性融化在复杂的部落生活中。
转化成通俗的话来说,“当内部的资源可以维持生存下去的生命时,排斥一切外来事物和变化,让这种不确定尽可能的少之又少。”(这不就是我们现代社会文明和企业管理的核心思想吗?紧盯生存下去的目标不放松,减少/减小一切影响这个目标的不确定影响因素或波动。这不就是六西格玛管理的精髓吗?)
这是先人们用许多生命的付出,才累积的生存法则。这法则可以轻易更改吗?能够轻言放弃吗?
我想,你我和那些守旧的老人们以及看客们的回答都是一致的:“不,绝不”。
也许有人会问,这积累的经验和形成的法则为什么没有能够“迭代更新”呢?
因为,原始人还没来得及像我们一样了解世间的物理规律与因果关系,就悄然离开了。对他们来说,生活中的一切事情都是被自己无法看见的神明操纵,他们必须遵从绝对的律法与禁忌,才能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祖先留下的宝贵教训,形成习惯上的约束,譬如每天破晓前必须向东朝拜,不然太阳就会不愿意升起。对于原始人来说,继承、执行,并把这些规矩完美地传授给下一代就是他们最为神圣的使命。
在如今的我们看来,这种想法荒诞不经,我们相信人类社会是进步与发展的。但“进步”是近年来才形成的概念,相对低级的社会中,人们普遍认为现状已经完美无瑕,没有理由再做什么改进,因为他们从未见过别的世界。而为了更多的人,更好的生存下去,必须维护律法的神圣性,任何触犯禁忌的人必须受到惩罚。
这样的专横、没有自由也无从宽恕,对于原始人来说确实是必要的。因为一时不慎,万一引来了猛兽或者流行病,整个部落都会遭受灭顶之灾。从早期的人类历史来看,没有一个国王和教士能够有一丝诚意同意别人履行“行动或判断的自由”。
那么,为什么那些守旧的老人们在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时,强迫车夫把他们也一并带走呢?
还是因为“至高无上的求生欲望”。
这时的求生欲望是因为“绝望将勇气赋予了那些因为恐惧而守旧的人”。
也因此,那些看似守旧的老人们,看客们,看起来的愚蠢,不是真的愚蠢。
他们只是还没有到面对“内部的恐惧大于外部的恐惧”的选择而已。(顺便说一个题外话,这也是人到一个陌生环境,遇到老乡有无限亲近感的原因。)
回到那个历史时刻,我们才能理解和看懂那个所谓的“愚蠢至极”的选择法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