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梦寒若
在《三岔口》这一章节里,作者写的话语非常的有趣,也非常的有代入感。暂且不论作者小时候有了攀比的心理,即便是我们以前,亦或是现在的孩子也会有攀比的心理。

孩子聚在一起时常进行比较。哪家的父母亲很厉害,哪家的父母亲是个农民,哪个人穿的衣服好看等等。攀比的心理人人有之,只是有人喜欢在心里比较,有人喜欢与人讨论而已。
之前读《白鹿原》,鹿家的两个孩子成为革命者,想要为人民服务,结果却死在自己人手里。作者的三姐也是一个革命者,和《白鹿原》的兄弟一样,也是死在自己人手里。
是该说可悲吗?可如果没有革命者的牺牲,也就不会有我们和谐社会的出现,我们也就不会过得如此美好。
每一个革命者都值得被尊重,如此同时他们的家人也应该得到安慰与尊重。这些革命者的家人,已经失去了自己的亲人,如果依然遭到别人的唾骂,那也太过寒心。
说到作者的姑姑,作者喜欢喊她为姑爸爸,主要还是因为她的野蛮,来自皇室家庭的孩子,似乎都是野蛮人。
作者的姑爸爸在娘家受尽了委屈,回到娘家就会乱发脾气,这是因为她知道娘家人不会责怪她,还是因为她性情就是这样,把坏脾气都留给了自己最亲近的人。
婆媳是永恒的话题,可是我们似乎都已经习惯了,把自己的好脾气给了外人,坏脾气给了家人。这样的现象,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因为是家人,所以不会计较太多。可是,这样的事情发生得多了,也难免伤了家人的心。
我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年轻过,也有过互相憎恨的时候。可到老时,我们都学会了要对他人和蔼可亲,因为老了,才更懂得珍惜与家人的这份亲情。
就像我母亲与婶婶,大伯娘她们。在我小时候,总觉得她们合不来。可等到我长大以后,再次回来,难得看到她们的和谐气氛。有什么事,她们也开始帮助其他人。
三岔口是三条道路的相交点,三条道路,小连,大连和父亲。这是这一章的最后段落,是作者在结尾提出来的。
在同一个家族里,三个人代表着三种人生。小连当上军官之后心态改变了,不再是当年那个亲近人的少年。大连因为犯罪而坐牢,放出来后变得沉默寡言。父亲依然读他的书,画他的画,不理外面的局势。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要走的路,每一个人的路都不好走的,只是分困与易而已。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不管走哪一条路,只要是对的,是自己选择的,我们都需要努力把它走完,直到达到目的地。
小连的孩子总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这是家长教育的问题。如果家长教育过孩子见到长辈要尊敬,孩子也不会是这样的态度。又或者说,连父母都看不起的亲戚,孩子又怎么会懂得尊重二字呢!所有人看起来客套,心里如何想,恐怕只有自个才知道。
对于如何教育孩子,这是一门课程,需要我们用心去学习。
(1035)
作者简介:梦寒若,两个孩子的妈妈,每天坚持做运动半个小时,喜读书,写作,画画,手办;追剧写影评,读书写书评,用小说故事文字书写人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