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召南》采蘩
蘩2.png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tóng)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译文
什么地方采白蘩,沼泽旁边沙洲上。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
什么地方采白蘩,采来白蘩溪中洗。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宫祭祀用。
差来专为采白蘩,没日没夜为公侯。差来采蘩人数多,不要轻言回家去。
注释
于以:问词,往哪儿。一说语助。蘩(fán):白蒿(现在也叫棉茵陈)。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沼:沼泽。沚(zhǐ):《说文》:“小渚曰沚。”这里用为水中的小块陆地之意。
事:此指祭祀。
涧:山夹水也。山间流水的小沟。
宫: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
被(bì):同“髲”。首饰,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一说这里是用为施加之意。《尚书·尧典》:“施加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僮(tóng)僮: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又说光洁不坏貌。一说这里用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说文》:“僮,未冠也。”
夙:早。公:公庙。
祁(qí)祁:形容首饰盛,一说舒迟貌。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薄:这里用为减少之意。归:归寝。
赏析
据上引《周礼》“世妇”注疏,在祭祀“前三日”,女宫人便得夜夜“宿”于宫中,以从事洗涤祭器、蒸煮“粢盛”等杂务。因做的是供祭事务,还得戴上光洁黑亮的发饰,打扮得漂漂亮亮。这样一种“夙夜在公”的劳作,是非常辛苦的。
关于蘩(白蒿、棉茵陈)的故事:
重耳出逃年间,经常遇到没有吃食的情况,随从的大臣们只好到地里寻找野菜充饥。有一天,介子推采摘了一些白蒿给重耳吃,重耳连连赞叹好吃!
出逃十九年,六十二岁的重耳终于得偿所愿,做了晋国国君。介子推背着老母上山隐居,不肯作官,重耳听从属下之建议,火烧孤山,想逼介子推出来,谁知逼死了介子推母子。后来每次见到地上的白蒿,他就会不由自主的想起介子推,连声说着“见面噢,见面噢!”
有一次,赵衰和先轸陪他外出打猎,几个人并着马头飞跑期间,文公突然勒住缰绳凝视地面,又不住地说:“见面噢,见面噢!”所有的人都莫名其妙,面面相觑。视线转到地面,赵衰和先轸看到了地上的白蒿,才恍然大悟:文公说的“见面噢,见面噢”是说好像看到了介子推一样。文公说时,像是对着别人,又像是自言自语,旁边的人听着好像实在说“面面蒿,面面蒿。”此后,白蒿在民间又叫见面蒿、面面蒿。
文公七年正月,文公年过七旬,患了肝炎,整天浑身乏力。经太医调理,连续吃了十多天白蒿后,身体又恢复如初。消息传开后,人们都纷纷效仿,每年的正月二月里,都会自发到地里挖食白蒿。
“三月茵陈四月蒿,过了五月当柴烧。”传说有个得了黄痨的病人,求冶华佗,终不得愈,只好回家等死。半年后,华佗在街上碰见那人,满面红光,身体亦变得强壮。他抓住那人双手,急忙问他吃了什么药。那人说吃了一种绿茵茵的野草。华佗一看是白蒿,便到地里采集了一些,给其他黄痨病人试服,试了几次,均无效果。
华佗又去问已痊愈的病人,那人说是三月里的。华佗醒悟到,春三月阳气上升,百草发芽,也许三月的有药力。
第二年春天,华佗又采集了许多三月间的白蒿,给黄痨病人们服用,果然吃一个好一个,但过了三月再吃却又没了功效。
为摸清白蒿的药性,第三年,华佗又把根、茎、叶进行分类试验。终于知道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病,并取名茵陈。华佗三试白蒿的传说,大概是最早的药理记载,从此茵陈的中药价值声名远扬。
白蒿具有利胆、保肝、抗病原微生物、降血脂以及解热、镇痛、抗炎等等,民间也有很多食疗的吃法。三毛就曾经用十四字记录了茵陈做面过程:焯水、和面、擀均、折叠、切细、下锅、盛碗。最后放上葱花,酱油、醋、油泼辣子,一碗翠绿的白蒿面就只待你享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