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完了美国医生保罗.卡拉尼什的遗著《当呼吸化为空气》,使我不禁想起了大约二十年前读过的陆幼青的《死亡日记》,二者都是罹患绝症的人在生命最后时刻记录下来的感悟。
“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因为去日无多,所以这两本书都显得特别的真诚,我所看重的也正是这难得的真诚。
这两人因为都是文学专业毕业生,所以文笔都很自然流畅。相比陆幼青中文系毕业之后从事了广告行业,美国文青保罗的经历要更加令人钦佩。
保罗是在斯坦福大学的文学硕士毕业之后,又重新选择了临床医学专业,他的这个选择从功利的角度来考量是不太明智的,因为他本可以选择从事文学写作,成为一名作家或者文学教授,但他偏偏要遵从内心的召唤,重新选择专业重新学习,把自己的工作时间无形中往后推了几年。
保罗在耶鲁大学医学博士毕业后,到斯坦福大学医院做脑神经外科住院医生,在他住院医生期满即将迎来自己事业的高峰时,癌症这个恶魔找上门来。
他的生命轨迹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正如保罗在书中所说“重大疾病不是要改变人生,而是要将你的人生打得粉碎。感觉仿佛神迹降临,强烈的光突然刺进眼睛,照射出真正重要的事情;其实更像有谁刚刚用燃烧弹炸毁了你一心一意前进的道路,现在我必须绕道而行”。
保罗是一个勇士,他在病情稍稍稳定下来之后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我其实对他过早的回归繁忙的外科医生岗位是持保留态度的,或许正是因为对自己生命的透支才造成了他的早夭。
在自身生命已经发出那么强烈的警示信号之后,无视这种警告而重新选择高强度的工作,使他的肌体不能得到充分的调养,因而他也不能像他仰慕的前辈V那样在癌症治愈后重新回归岗位继续自己的事业,这是多么可惜的事情啊!
由此我深刻感悟到:无论何时,无论怎样,自己的生命健康都是最最重要的事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如果失去了肌体的健康,事业再成功又有多少意义呢?
当呼吸化为了空气,我们生命中还会剩下什么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