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公司需要的宏观视野
1、把握长期明确趋势:有领先指标、符合常识
2、根据公司产品特性,判断公司对宏观经济的敏感度
对宏观敏感型的公司, 分析它的基本面,就要分析宏观经济,像房地产、汽车、资源品。
对于宏观不敏感的公司, 你也可以“无视”宏观扰动而直接去了解行业和公司的特性。
对于中间部分的, 跟宏观有联系却又没有那么密切,它们受宏观的影响往往是不对称的。如果宏观好,它们未必好,因为能不能从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还要看你后续的分析,但如果宏观差,它们多数都会受到波及,所以对于它们的宏观分析,要着重考察大环境的波动可能造成的风险因素。
二、如何看待公司所在行业的空间
1、一个核心问题定义行业:“这个行业提供的是怎样的产品,解决了什么问题”,
2、它目前是供给驱动还是需求驱动,通常新兴行业供给驱动的情况多一些,而成熟行业更多由需求驱动。供给驱动看产能,需求驱动看天花板
3、构建分析框架,找到关键要素
改造型:
就是改善原有行业里某个环节的效率, 例如节省交易成本,改造产业链、去中介化。
行业的价值体现在对于原有行业效率的改进。理论上这个行业所创造的价值,不会超过原行业的成本,否则就变得越改越没效率了。所以分析这类行业的空间,原行业成本是一个重要因素;
替代型:
就是把线下的东西往线上搬, 比如新闻资讯应用替代了报纸、互联网电影票替代了传统影院售票,等等。
行业的空间取决于原有行业的规模和新业态可能达到的渗透率;
创造型:
创造了新的服务或产品,或者发现新的商业模式。
行业的空间则完全不受原有行业限制,而是取决于它自身解决了什么样的新需求。
三、如何判断行业所处的阶段
1、创新扩散曲线
一个新事物,当被全市场10%~25%的人接受时,扩散速度会突然加快。
我们可以根据一种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来判断这个行业处在什么发展阶段,判断它未来是会扩张得更快,还是已经过了最快的那个阶段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8915338/3556bb78f0e04002.jpg)
2、技术成熟度曲线
![](https://img.haomeiwen.com/i8915338/699c4b23bdee1d1c.jpg)
3、m型曲线的运用——产业生命周期
在新技术发展初期,行业会经历曲折,但经过了这个阶段,等到技术成熟,相关产品会慢慢广泛被市场接受,直到市场饱和,再走向衰落。
![](https://img.haomeiwen.com/i8915338/6077bbd8dd441033.png)
新事物先看供给要素,也就是产业的技术是否成熟,在此过程中,产业和资本的追涨杀跌会放大新技术的波动,就构成了技术成熟度曲线;
在技术相对成熟后才过度到需求,需求有爆发的临界点,和趋于稳定的饱和点,就构成了创新扩散曲线。
四、如何判断行业的竞争格局
1、结合行业规模与阶段看竞争格局
行业规模越大,竞争往往越激烈;如果现实的竞争激烈程度与此不符,那竞争者是不是迟早要来,或者说为什么不来;
行业供过于求时竞争更激烈;如果行业仍高速发展,即使是领先者也无法掉以轻心。
2、预见终局和没有终局
强马太效应导致的一家独大,比如腾讯在社交领域
双寡头或者多寡头的平衡,比如视频行业的格局
相对分散百花齐放或者各领风骚数年的行业,比较典型的就是内容生产行业,如游戏、影视剧等等
*商业战争没有终点,总会存在新的维度去打破现有平衡的可能性。
3、理解产业链博弈
它所处的产业链的每个环节是什么;
每个环节的拥挤程度如何,进一步看,哪个环节更有议价能力;
相对拥挤,或者说没有议价能力的产业链环节,提供的产品是否是同质化的。
**产业链博弈也是广义的竞争,渠道为王并非空谈,它反映的是渠道在产业链上更有定价权,打破渠道垄断的关键在于非同质化的产品,而兼具渠道和产品的模式最能持久。
五、探讨商业模式与护城河
护城河:竞争对手不易模仿的要素
巴菲特关于护城河的经典四要素:
1、无形资产(最主要的是品牌和专利)
2、商业模式的网络效应
规模效应:规模越大,效率越高
双边经济模型:出租车、专车等,司机带来乘客,乘客带来司机
网络效应:社交类产品,用户传播
3、用户转换的成本(决定了先发优势的稳定性有多强)
4、提供这个产品的成本
当大家商业模式雷同时 ,利润率也扮演了壁垒的角色
资本市场的火爆会加大一个公司塑造护城河的难度。
财务数据是支撑护城河判断的重要论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