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我在小城,办起了第一个围棋教学机构“大千围棋教室”,后来改名“平凉围棋学校”,学生从最初只有四、五个人的规模到了现在上百人,专职教师也有六名。

回想起来,我自己都非常佩服自己的勇气。
截止去年底,城区已经有了四、五家儿童围棋教学机构,大家生源都非常好。几乎每个小学都有围棋校本课程或者课外活动。加上六个县,办起了五个围棋棋院,真的很有点蓬勃的意思。
从我接触围棋以来,一共经历过两次“围棋热”。
第一次我曾经说过,是聂卫平棋圣横刀立马,在中日围棋擂台赛上的神勇表现,在国内引起了当年女排连胜以后的热度。
第二次是在2016年年底横空出世的,智能围棋软件AlphaGo,挑战韩国围棋九段李世石,接下来在一周之内碾压了60位世界级的围棋高手。
对于研发AlphaGo的谷歌公司而言,这是他们在全球推广人工智能产品的一个开端,是商业行为,但在客观上却促进了围棋在全球的发育和成长。
现在几乎全世界优秀的围棋高手都配置了很好的电脑,向AI学习围棋。
柯洁拿到了7个世界冠军,聂棋圣说他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在浙江乌镇向人工智能过挑战之后,声称自己可以让职业棋手两个子!
围棋世界冠军陈耀烨九段,平时只跟AI下棋,不跟人类棋手下棋。
现在不管网上还是电视讲解围棋,如果离开了人工智能这个高参,几乎就不敢讲、不会讲,大家抬手动脚都要看一看AI提供的胜率。
可以说AI给围棋带来了机会,更带来了挑战。
我从围棋教学和机构创办者的角度,感受到了智能围棋带来的极度的便利。有太多网络资源和电子设备可以利用。
我的机构在第一时间就配备了智能围棋棋盘,过去需要手工记谱,现在只要在棋盘上下完,就会在手机APP端自动看到棋谱。
春节前的一次围棋比赛,我用人工智能训练出来的小选手,表现出奇得优秀,让大家非常惊奇和羡慕。
但最严峻的问题是,以后如果每个家长都买了智能棋盘,都去网上学棋,会不会所有的围棋机构都关门大吉了?围棋学校存在的价值究竟何在?围棋教师应该怎么做?
相信这是困惑所有围棋教育机构的严重问题。
过去业余围棋高手讲解围棋,职业棋手就笑了。现在的职业围棋手讲解围棋,AI就笑了。
当初有个电脑软件深蓝,后来升级到更深的蓝,战胜了国际高手卡斯帕罗夫。当时围棋界非常骄傲的宣称,电脑永远不可能战胜人类,因为围棋是最智慧、最复杂的游戏,是人类的最后一块智力高地。
可如今成了一切唯AI马首是瞻。
我可能是最早思考围棋教育何去何从的培训者之一。
我认为从智育角度讲,人工智能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但从情商培养的角度来讲,人工智能至少暂时还不能取代人类。
即人是有温度的,而机器是冷冰冰的。所有的孩子成长过程中都需要爱和温暖。
这让我想起了著名心理学家哈洛的恒河猴实验:
这个残酷的实验是,在小猴刚生下来不久,就剥夺了它的母爱,然后分别由两个没有生命的猴妈妈来“抚养”幼猴。
两个猴妈妈,一个身上覆盖绒毛,一个体表是冷冰冰的金属丝。金属妈妈手里有奶瓶,而绒毛妈妈手里没有。
小猴除了吃奶之外,一直依偎在绒毛妈妈的身边。这个实验颠覆了一句反应人类根深蒂固观念的俗语:“有奶就是娘”。
说到这里,我想起巴金的一句话,我们不仅仅是靠吃米活着。
对呀,人也不可能在没有温度的环境下健康的成长,尤其是儿童!
这是人类对于人工智能的绝对的无可替代的优势!
而我的优势除此之外还在于,我的围棋教师基本上都是资深的在校老师,我自己也在师范学校讲台上站了近30年,而且我是国家注册二级心理咨询师。
我可以办一个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的围棋培训机构,这种设想本身是非常超前的,自然也是最有特色的。
这种独特的竞争力,将是我们能够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关于围棋和心理健康的关系,已经有很多人注意到了,也有学者进行了专题研究。
我从2018年开始写了一些这方面的文章,做了一些深度思考,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围棋中所蕴含的心理健康的元素很多:认知水平,情绪调节,意志磨砺,行为矫正等等。
就拿围棋对儿童的专注力影响举例。

由于社会的发展,现在的孩子个个都很聪明,可以说基本上没有“傻孩子”(请原谅我使用这样的字眼,绝对没有歧视的意思,尤其对特殊教育我是充满敬意的),但有很多“熊孩子”。
这些孩子,情绪不稳定,行为乖张,很少有安静的时候,所以上课或者自习作业的时候,注意力很难集中。
孩子静不下来,这成了目前儿童教育的一个棘手的难题。
所以我的围棋学校率先提出和推出了提高学生专注力的专项训练课程,叫“不分心”。
我认为仅此一项,就可以把我们对人工智能和大多数围棋培训机构的区分开来。
心理学家认为,现在孩子的多动,与缺少父母陪伴和过分的满足孩子要求有关。尤其是孩子刚上学时,家长陪伴他们写作业很有必要。

“多动症”(这个说法不科学,但大家都熟悉所以姑且沿用)的治疗必须有以下几个条件:
一.要在群体互动中。这是人工智能目前无法做到的。
可以设想,一个孩子孤独地面对着电脑,整天学习围棋,他能坐得住吗?尤其是那些多动的孩子。
即使将来围棋课件设计非常生动,就像现在游戏闯关升级一样,也不能解决孩子在学校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甚至会雪上加霜。
因为人是社会动物,孩子由于小时候缺乏陪伴等造成的注意力不集中问题,根本不可能在单独的环境下解决。
二.“多动症”需要心理干预,而且越早越好。
一般的多动问题,到孩子18岁时会自然消失,可是哪一位家长能够等到孩子18岁再安静下来?
多动的心理校正设计,必须要做到以下几点:在团队中互动解决,必须设计一些能够释放能量的有趣、活泼的游戏,必须有一系列科学的“静心”行为的设计,还要有认知方面的沟通。
我的围棋教育、教学中很早就贯穿了上述一些理念,系统的训练已经开始了。
我非常自信,我绝对拥有围棋教育核心的竞争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