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心属于你自己》
雪漠著
正念中的明和空是不分的,明中有空,空中有明,明也是空,空也是明。喝茶的时候,进入洞察状态,用那“明”去品尝茶味,别的都不要管。
当别人发怒的时候,用那份“明”去体会他,觉察他,自己的心也要如如不动。
空灵的状态不变,“明”可随缘示相。你就安住在这种无念、明空的本觉中间,让这种定境变得越来越稳固,一直保持真心,任何时候都不要丢失这个真心,在行、住、坐、卧间守住它,但不要把这忆持变成另外一种枷锁。久而久之,你就会训练有素,证得光明。
按照传统的说法,见性后的明空才是真正的智慧。这跟我们单纯的观想或是忆持有着本质的不同。
我说过,观想仍是一种作意的东西,但真正的明空是究竟地改变了生命的,而不仅仅是一种觉受或是作意。它是生命中本有的东西,是本有智慧光明的显发。
真正的见性,是理上明白、遇事无碍时生起的一种究竟智慧,有些愚痴者可能会生起一种类似于见性的觉受,但那仍然不是见性。
曾有一位朋友说,我把一种可能简单的东西弄复杂了。但事实不是这样。修行有教和证,那“教”是道理上的明白,那“证”就是事上的明白,遇事无碍。道理上的明白,指的是明白理论与智慧。要是把三藏十二部如海般的智慧仅仅用某种觉受代替,那显然是十分荒唐的。要知道,不只人,任何动物都可能在某个瞬间生起一种觉受,但它们不可能在蒙昧状态下“见性”。没有“教”上的明白,就不可能有“证”上的究竟。
真正的行者,必须既明白教理,又能生起智慧,更能在日常行为中生起妙用。任何拒绝智慧的愚痴者,哪怕他会生起那种类似明空的觉受,离真正的明空仍然很远。
凡夫作意的明空是一种情绪,圣者证到的明空才是真正的智慧。二者差别很大,正如入定的圣者和冬眠的野猪有着本质的不同。
这本质的不同,并不是人与兽的区别,而是心灵状态的不同。入定的圣者,智慧没有沉睡,真心可以生起妙用;冬眠的野猪,却处于一种无意识的昏沉状态,啥也不知道。
有人曾经问过我,发呆的时候我什么都不想,那个算不算明心?当然不算,那只是一种昏沉。当你的清净真心出现,并且你可以认知、感觉到它的时候,才叫见性。这个“性”是“自性”的意思,是一种超越了分别心的智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