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我们进行了一个小测试。一班的老师出的卷子,其实题目都是我们练习册上的内容,只是把这些题目搬到了卷子上而已。
测试前,同事告诉我卷子上有一道题书写有问题,把5/4写成了4/5,让我记得跟孩子们说一声,让大家改过来。
结果,开始后就把这件事别忘记了。只是在监督孩子们,减少他们作弊、说闲话的机会。
测试进行到四五十分钟的时候,班上的男孩小林拿着卷子走到我跟前,问我卷子上这道题是不是有问题?
这时,我才想起测试前同事告诉我的试卷上的那道错题。赶紧让大家把题目改了一下,同时又批评了大家几句。
要知道小林并不是班上的好学生,他只是一个学习比较踏实、性格有些内向的中等孩子。他能够勇敢的指出这个问题已经非常不错,真的应该感谢孩子!
“班上学习不好的同学不知道也就算了,难不成大家都没有发现这个问题?还是人家小林给指出来,你们不是觉得自己挺优秀的吗?”
“我们也看出来了!”有人小声的在底下嘀咕着。
“看出来了就是不敢指出,对吧?或者说,你们就相信试卷、相信老师一定没有错?发现问题应该大胆的指出来,就这一点上大家应该向人家小林学习。”
一个本该由我给大家纠正的问题,结果被我“强词夺理”,还批评了大家一顿,真不知这样的教育方式对不?
不过细细想来,这样的将错就错还真不错。最起码可以考验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再加上解决问题这样就更好了。
如果孩子们都不敢质疑、提问,那我们的教育还有什么意义?难不成只是把现成的答案灌输给学生,或是让孩子成为考试的机器?单纯的注重分数的教育不能称之为好的教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