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全社会的一个缩影,童年教育基本上全面反映了社会所有问题的总和。”周轶君说。
看了她的纪录片《他乡的童年》,有羡慕,有嫉妒,更多的可能是不甘。
因为就像她说的那样,为人父母,我们总希望能将“最好的教育”给孩子。可是,真的存在最好的教育吗?
她的回答是肯定的。的确存在,这最好的教育就是最适合这个孩子的教育。

这个说起来容易,实际操作起来还真是让人摸不到头脑啊。
什么才是最适合的?
周轶君觉得,首先家长应该“站在孩子身后半步”。保持适当的距离才不会因为距离过近而看不清楚,更不会因为距离过远而忽视。
“你要有耐心去观察他,有能力去理解他。” 作为家长,你需要的不仅仅是耐心细致的观察,更重要的是能从观察中读懂孩子,理解他的行为。能够做到这两点,就可以大大降低父母与子女间的矛盾。然而能真正做到这些的家长却是少之又少。
说到哪国的教育是完美的,周轶君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教育是完美的。就像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事物均具有两面性,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只不过有时是好的绝对大于坏的,所以坏的也就忽略不计了。但这并不代表它不存在不好的一面。
教育就是如此。我们在羡慕别国教育有创造性有活力、自由度高的同时,也要看到本国教育的优势。
既然人无完人,没有完美的教育一说,那就面对现实,努力向上。要想让国家这艘大船为了你而改变线路不太现实,那就自我改变,适应当下,努力成为那个可以掌舵的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