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个乱世奸雄,三国之中最牛的一个国。但是,是什么纵使他完成这一切呢?是个人的私欲,还是汉世的存亡?
他年少的时候,一生就注定不会想普通人那样平静,他从小就异于旁人叛逆,曾经和自己发小袁绍一起,偷东西、抢新娘、翻民宅、坑家长……干绝了坏事不可能安安稳稳的作个普通人。次之曹操的从小就酷爱军法,像《孙子兵法》什么的,都细细的研究过。最主要的原因,他生在乱世。
他自从当了官,就没少折腾,先是招惹朝廷的豪强们,又不停的上书要求把太监都给废了。辞官不做后,倒真是安稳了一些,但是朝廷又不安稳了,又来招他做官,而且为了搞死几个宦官,还把董卓给折腾来了,于是,董卓之乱便开始了。曹操此时,还是效忠汉世的,可以说,真真正正在“讨董联军”中只为了讨伐董卓的也就曹操一个人了吧?因为只有他去甘愿当“出头鸟”,只有他是为讨伐董卓真真正正操过心,提过策略的人了。联军解散后,他走南闯北的招兵买马,动力何在?为了自己?为了汉世?
曹操在死前几年写过一篇文章,说:“自己是真心为了汉世而起家的,最后还是忠心不变的,只是现在天下大乱,迫不得已权高于主。”会看一下上面的一大段,这句话貌似是真的。但是,我却认为,这是一句替自己解释的话,而可信度几乎为零。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曹操刚把汉献帝迎来时,又出钱又出力又出人的,真的把他当皇帝看待了。但是日久显真情啊,后来曹操是如何对待汉献帝的,三国演义里是真实的,于三国志是符合的。
曹操刚拿的几千人马时,黄巾军余党死灰复燃,兖州刺史刘岱被临阵斩杀。在亲密战友济北相鲍信的拥戴之下,曹操升级为大诸侯——兖州牧。其原有东郡太守职务由他永远的副手夏侯惇接任。这时的曹操内有鲍信、张邈的全力支持,外有袁绍作为强援,还有一群垃圾的黄巾贼给他打。这是曹操的第一个根据地。
基本平定北方的曹操废除了三公,自己加了个“大汉丞相”的官职。为什么是说“基本平定北方”?因为关中地区还有十几个小军阀,曹操打算等他们自相残杀得差不多了再动手,因而将兵锋指向了南边的荆州牧刘表。这里曹操统一了北方,这十六年里,曹操只顾着打仗了,没理汉献帝。真的是因为打仗吗?还是他压根就没想到过汉献帝?赤壁之战回来后,不停的下什么令,都有没有理汉献帝都是个问题,何况古代的礼法又那么严。连伏皇后一个后宫的女子都看出来了曹操没把汉献帝当个皇帝看,汉献帝能看不出来吗?只不过还没爆发罢了。但这女子倒是忍不住了,想要谋反。谋反谁?曹操啊!搞不搞笑?一个皇帝谋反臣子?为什么三国志会用这个词呢?说明了,那个时候曹操猖狂的不把汉献帝当皇帝看,还是众所皆知的事情了,天那!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南征孙权,留下了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评价然后就无功而返。但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的逻辑在曹操身上也十分适用。
“十七年,董昭等谓太祖宜进爵国公,九锡备物”,以彰殊勋,朝廷下诏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做了公爵就可以建立国中之国,拥有自己的宗庙,册立接班人。但更敏感的是加九锡,这是明摆着要学王莽了而王莽下一步是啥?是篡位。汉室的老臣们一个个一句话都不敢说,曹操的首席谋士荀彧却站出来强烈抗议:“太祖本兴义兵以匡朝宁国,秉忠贞之诚,守退让之实;君子爱人以德,不宜如此。”因为荀彧其实服汉不服魏的,之前再怎么说这两方也没有什么直接冲突,所以没什么事情。但现在发生冲突了,而荀彧却选择了汉献帝哪一方。在荀彧看来,曹操是英明的主公,即便做一个权臣也没啥大事。伊尹、周公这样的权臣最终把权力还给天子而不是传给儿子,所以照样是圣贤君子。就算看不出圣贤的样子,只要别唐而黄之的学王莽,让荀彧骗骗自己也好啊。这么明晃晃的要篡位,让理想主义的他如何再忍?最让他伤心的是,一个个口口声声说什么生食汉禄,死为汉臣,关键时刻都哪儿去了?荀彧是抑郁而死的。
从这一条条历史中我们看出了,曹操驰骋沙场了一生,到底还是为了自己,和自己的家族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