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接受小楠邀请在“南舟花园”里做一个分享,关于主题想了很久,突然跳出来这么一句话:如何在质疑中建立自信。于是把它记下来,作为了这次分享的主题。
在准备的时候,特意去做了一次教练对话,希望自己可以搞清楚到底可以在这个主题里面说点儿什么,让大家带走些什么。教练结束半个月后,在周四的晚上,我做了如下的分享。
今天我分享的主题是:如何在质疑中建立自信。
我习惯用拆字的方式来看待一个主题。在这个主题里,有两个关键词:“质疑”和“自信”,我们就分别来谈谈这两个词。
首先,在思考“质疑”这个关键词时,我用了柏拉图的三个哲学问题来帮助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
所以第一个问题:“质疑”是什么呢?
质疑的定义是:提出疑问,谓心有所疑,提出以求的解答。所以“质疑”是因为有问题有疑惑,所以想要求答案。
第二个问题:质疑从哪里来呢?
它从两个地方来,第一来自外界的质疑,第二是来自自我的质疑,自我的质疑会包含由外界的质疑所引发的自我质疑。
第三个问题:质疑会到哪里去呢?
当质疑产生之后,如果没有很好的定力与认知去面对,有可能会去向怀疑,会去不相信,失去对自己的相信,那就可能慢慢会失去自我了。这是质疑产生后有可能引发的一种走向:质疑-怀疑-失去自我。
讲解完关于“质疑”的哲理问题,给大家分享我关于家庭教育的一个小故事,说说我是怎样在质疑中建立自信的。
众所知之,上海是一个教育政策多变的城市。2019年,我和先生基于我们当时的经济条件和对孩子的美好期待,做了一个决定:希望孩子未来能走体制外的路线(即国际学校)。
在这样的决定之下,我们把孩子送到了一个比较昂贵的培训班去补课。但是当这笔钱以及全家的精力投入进去大半年时间之后,上海的幼升小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经过多方面的考综合考虑之后,我们放弃了原来选择的体制外路线,回归到了体制内。也就是说,之前那近一年的时间和金钱的投入看起来都白费了。
我对自己的质疑,准确的说是从2020年9月孩子上公办小学开始的。
新环境有很多的不适应,不仅仅是孩子的不适应,也是我自己的不适应。之前孩子获得的更多是培训机构老师的正向反馈,鼓励发展孩子的个性,而到了公办小学之后,老师面对40多个孩子,要的是普遍性而非个性化,小朋友变得不如我预期的那样优秀。面对这样的结果,我开始怀疑我自己了。
我觉得我没有教好孩子,让他听老师的话。
我觉得我没有很好地帮助孩子去适应新的环境。
我更怀疑自己是因为过去的决策变化给孩子造成了影响,没有能力给孩子做好规划。
质疑越来越多,自我怀疑的声音越来越响亮,到了最后就变成是对整个过程的质疑,对自己的质疑,对身边一切的质疑。结论就是我不行,我不够好。
直到有一天,我看到孩子在沙发上看书,很认真的样子,我看到他在那里很开心的笑。那个刹那,就像是对我脑海中的『质疑交响曲』按下的一个暂停键。我突然发现,他现在开心的样子,是过去所有努力综合的结果,而不是某一个单一作用的结果。
我们到底在质疑什么呢?其实我们质疑的源泉是来自于对结果的不尽如人意,进而开始质疑整个过程和所有的行为。如果不断地纠缠过程的对错和结果的成败,就只会越来越糟糕。
于是,我按下了那个“暂停键”,倒带回看整个过程。除了那个不如意的结果之外,我还看到了这些东西:
第一, 近一年的培训让孩子真的有所得,在学习成绩上他有很快速的长进,他在很多方面都高于现在同班的同龄人。
第二, 他增长了眼界,那个培训班里所有的老师都是上海最好的国际学校的老师,让他看到了什么是“好”,什么是“好”的标准。
第三, 他获得了一个非常好的好朋友,即便我们2019年结束了培训班的学习,但我们一直在联系,相约出游,我帮他找了一个可以一起相伴长大的好朋友;
第四, 从长远来看,小学一年级是漫长求学人生的伊始,他未来还有很长很远的路要走,而最初为了体制外而努力准备的学习,让他知道我要为自己的某个目标而去努力,也让他看到了全家人全力以赴的共同努力。即便最终我们选择了另外的路径,但我们仍然可以拥有曾经努力后带来的扎实基础,和内在的成长;并且,可以以此去期望我们的未来,带着这份努力继续往前看,去看未来的希望。
就在那一刹那,我一下子想通了很多很多,而质疑,好像在看见未来时就减弱了许多了。
我们再来说说自信。
什么是自信呢?我查到一个关于confidence(自信)的解释,是在心理学家班杜拉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提出的一个关于“自我效能感”的概念。
“自我效能感”的意思,是个体对自身成功应付特定情境的能力的估价。自信与否是描述人在社会适应中的一种自然心境,即人尝试用自己有限的经验去把握这个陌生世界时的那种忐忑不安的心理过程。
我觉得这个解释非常的妙,第一是我们对能力的一个估价,第二,是一个心理过程。而现在又该如何去看待自己的能力的估价呢?又如何去看待这个心理过程呢?在抛开这些所有的之外,我给自己做了一个总结:“自信”就是坚定于自己所确定的,坦然于自己所不确定的,并坚定地认为自己也可以接受那个不完美的自己。这是我定义的“自信”。
在上面那件事情中,我是怎么从质疑中建立自信的呢?包括以下七个步骤:
第一, 看到质疑的本质是什么。质疑其实就是对于那个结果不满,进而产生的自我否定。
第二, 解释“质疑”。我对自己的怀疑到底是什么?是能力,判断还是对过程的不满?通过这个过程认清自己。
第三, 去质疑“质疑”。“质疑”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它是正确的吗?我们可以怎样用新的眼光去看待对自己的质疑?
第四, 按下暂停键,倒带回看我们的过去。看完整的过去,“完整”包括好的与不好的,全面的客观事实。在完整的过去里,我看到了孩子的进步和所得,也看到了我的不如意与不能。
第五, 看清楚完整的过去后,跳出“过去”的当下,看更长远的人生。孩子的人生和我的人生,我们整个家庭的人生,这一切加起来才是整体。而不是停留在一个点上,在一个点的一个结果上的疑惑和质疑。
第六, 相信所能相信的。我们能相信的是什么?我们看到的事实,我们付出的努力,我们得到的结果,无论好的和不好的。
最后一步,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带来的希望。
以上七步,帮助我走出质疑,建立自信。
最后说到了“希望”,我想用近期看的电影《人潮汹涌》里面的一句对白来做一个总结。电影中里面万茜给刘德华写了一句话,大意是:始终保持希望,因为希望会眷顾那些相信希望的人。
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当我们被质疑过,怀疑过,最终我们会发现,只有我们自己是那个“解”。只有我们自己才可以解掉自己身上的那一层层质疑,而我们可以带着这一切质疑中我们所付出的努力继续向前,去相信,去希望,希望会给我们带来那个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