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精彩影评、剧评、书评、诗评连连看影视马克简书电影
狗十三丨虚伪的大人,无奈的成长,和该死的重男轻女

狗十三丨虚伪的大人,无奈的成长,和该死的重男轻女

作者: 土豆会开花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16:21 被阅读0次

在《狗十三》的口碑剧照上,印着这样一句话——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这就是我们的生存法则。而凶手,是父母,是至亲,是退让,是妥协。电影的推广曲名叫《噢!乖》,这是电影里每个大人都会对李玩说的话,成长似乎很简单,只要“听话”就可以长大。可当我们回头看去,又有谁的“听话”都是心甘情愿,丝毫不带妥协与挣扎呢……

“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高放,你见过真正的大人吗?

李玩站在高放的脚踏车后,问出这句话,高放没有回答。

脚踏车越骑越远,李玩的声音听不出情绪。

什么是真正的大人呢?在李玩心里,爸爸不是,爷爷不是,奶奶不是,继母不是,酒局上的这叔那伯也不是。

真正的大人,会把小孩子当作大人对待,和他们平等地对话,倾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真正的大人,会在犯下错误时勇于道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真正的大人,会在看到不公时站出来指证,帮助弱者讨回公道;

真正的大人,会坦诚待人,直面问题的根本;

真正的大人,会尊重身边人的喜好,接纳世界的多样性。

但爸爸,始终高高在上,他说的都是对的,李玩必须无条件服从,因为反抗就会被打;

但爷爷,不仅不承认是自己把狗弄丢,反而顾左右而言他,李玩必须理解一个老人,哪怕这个老人伤害了自己;

但奶奶,尽管对自己无比宠溺,但始终都在做和事佬,从未站出来说什么,李玩必须感激她,因为只有她不曾骂过自己;

但继母,只会帮着爷爷掩盖事实,指鹿为马,李玩必须接受,哪怕大家都知道新来的那只狗根本不是原来的爱因斯坦;

但酒局上的这叔那伯,总以为自己是天之骄子,人中龙凤,否定一切与自己不同的看法,李玩必须微笑敬酒,因为那是爸爸让她做的。

爱因斯坦被爷爷弄丢了,李玩质问、寻找、哭闹,甚至不小心推倒了爷爷,她想要的不过是一个事实和一句道歉,可得到的只有全家人的指责。

继母找来了另一只狗,全家人一起指鹿为马,就连曾帮着她说话的表姐李堂,都和她站在了对立面。她再次反抗,换来的却是爸爸的毒打。

她认错了,她向爷爷奶奶道歉,爸爸也认错了,爸爸向李玩道歉。不同的是,李玩真心诚意,爸爸依旧高高在上,并说:“玩玩,你要理解爸爸。”

小孩子必须无条件接受大人的所有要求,也必须理解大人的“我是为你好”,甚至必须要为与自己无关的过错道歉。而大人,一面要求小孩子天真无邪,一面又要求他们必须配合成熟世故。

英国教育家赫伯特·斯宾塞说,

“父母们夸大了子女的不正当行为给他们带来的苦恼,总认为一切过错都是由于子女的不良行为所致,而与他们自己的行为无关。但是我们稍作公正的自我分析之后,可以发现父母发出的强制性指令,主要是为了自己的方便行事,而不是为了矫正错误。”

正中要害。

当然,大人口中的“为你好”并不全是坏事,比如爸爸执意将李玩选择的物理兴趣小组改成英语,李玩的英语成绩确实因此而提高。

爸爸很高兴,但他从没重视过李玩对物理的热爱,从没试图理解她从书上看来的“平行宇宙”,就像他从未想过那只名叫“爱因斯坦”的狗对李玩来说意味着什么。对爸爸来说,李玩的“懂事”都是他的功劳,而李玩的需求却永远没有他的酒局重要。

不能否认,大人们的生活确实不易,他们也必须无条件接受社会给予的一切,但这并不能成为他们用同样方式对待小孩子的理由。

苏联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这样一句话:“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很显然,李玩的爸爸并不认同这句话,多数中国家长也并不认同。他们会举双手赞同法国思想家蒙田的话:“作为一个父亲,最大的乐趣就在于——在其有生之年,能够根据自己走过的路来启发教育子女。

所以,多数中国家长和李玩的爸爸一样,将自己当作子女世界中的唯一真理。但他们从未反思过,自己走的路是不是适合孩子,也从未意识到,蒙田口中的“启发”并不等于命令。于是,一代又一代,大家都如此这般成长,畸形变成了理所当然,谬误变成了真理。

你不需要什么真正的大人,你只要听话。噢,乖。听话,乖。


在写下面这个角度时,我万般纠结。我厌恶对虚伪和妥协低头的成长,但我又确实经历了这种成长。就好像一个人站在镜子前,指责镜中的自己。我想正是如此,才会有歌中唱的“我不想长大”吧。在电影的开场,李玩的自白里,她说:“不管怎么选,都会后悔吧。就好像人在夏天,很难记起冬天有多冷,到了冬天,又忘了夏天有多热。”而我们,也就这样长大了……

如果虚伪和妥协是成长的必修课,你还会不会选择长大?

Hypocritical,伪善,出现在李堂发现自己的男朋友移情别恋,喜欢上李玩的时候。电影并未着力于青春期的爱恋,但“hypocritical”却伴随了李玩的一路成长。

爸爸用一沓钞票为强行改变李玩的兴趣小组道歉,再用一只小狗讨李玩欢心,目的是为了让她接纳已经出生的弟弟;继母用一双旱冰鞋弥补爷爷丢狗的过错,失败后,又把另一只狗塞给李玩,全家人一起说——这就是走丢的爱因斯坦……

成年人的世界,是大家一起蒙上眼睛,彼此说着:“你看,那朵花真好看。”

李玩妥协了,她低头认错,她参加英语演讲比赛,她叫另一只狗“爱因斯坦”,她接纳同父异母的弟弟,她微笑着敬酒,她努力走进大人的世界,努力做一个“懂事的孩子”。她不是没有反抗过,但当她看到楼上的邻居——那个吹着口哨的“鸟人”,被当作疯子抬走时,她明白了——那就是不听话的代价。

即使虚伪和妥协是成长的必修课,你也必须长大,因为这由不得选择。

没有父亲和继母,李玩就能一直坚守自我吗?非也。横冲直撞的单纯早晚会败给趋利避害的本能,被社会教育的伤痛,远远超过爸爸的一个巴掌。

虚伪和妥协,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

就像我们必须在面对不熟悉的亲戚时,笑着说:叔叔阿姨过年好;必须在饭局上答应长辈的要求,为他们表演才艺,唱歌跳舞;必须在大人们高谈阔论时,附和着说:叔叔阿姨真是见多识广。

家长夸我们终于长大了,懂事了,成熟了。看,多cao dan的成长。

我很喜欢日本动画《阿修罗》片尾的一段话:

人的本性就是通过吃掉其他生命而活下去,夺走生于大海的生命,夺走生于山野的生命。人就是靠这个活下去,背负着罪恶。即使那样,也在有限的生命中拼命活下去,因为那样,这个世界才如此美丽。

世界从不简单,生活也向来不易。李玩的爸爸真的认同张伯的高谈阔论吗?并不尽然。但他依旧要笑脸迎合,否则,他就无法负担起妻儿的生活。面对爱上李玩的高放,李堂心中真的有那么洒脱吗?不会的,她只是明白感情不能勉强。

李玩也终会变成他们的样子,我们也是,每个人都是,对,就是这么悲观,因为“这样的事,以后还多着呢”。当然,也会有执拗的生命选择毫不退让,它是第二只被叫做“爱因斯坦”的狗,他是《大象席地而坐》的导演胡波。要么虚伪妥协,要么壮烈死去。

还记得一次和朋友畅谈,他说:“我很羡慕那些敢为理想献身的人,虽然我自己做不到,但我万般佩服他们的勇气,世界是因他们而改变。”

我和这位朋友一样,和平凡的大多数人一样,做不到为信仰付诸生命。我们都背负着虚伪和妥协的罪恶,在有限的生命中拼命活下去。


豆瓣有位网友说,《狗十三》并不是真的在对成人世界竖中指,李玩有她自己的悲伤和艰难,同样悲伤和艰难的,还有她身边那些大人。(原文链接)虽然我并不认同TA的某些观点,但我同样认为,电影并没有批判成人世界,只是真实地还原了世界的样子,因为真实,所以肮脏。在我眼中,《狗十三》唯一值得批判的,是李玩深受其害却尚不自知的“重男轻女”。

在重男轻女的世界里,李玩和狗没什么两样

李玩同父异母的弟弟出生了,爷爷说:“李玩那个时候,名字都是你们胡起的,咱这回是个男娃,那这个名字就不能太随便了。”

李玩的狗被爷爷弄丢了,没有人在意狗,也没有人在意李玩,爸爸只会怪李玩推倒了爷爷,并因此对李玩大打出手;

弟弟玩耍时故意打奶奶,把奶奶的头打破了,大家纷纷安慰弟弟说“没关系”,爸爸抱起哭泣的弟弟,笑着说“没事”;

弟弟举着棍子打狗,狗被打急了反咬弟弟,继母叫嚷着把狗送去狗肉店,爸爸拎起狗就往外走,没有人在意那是条生命,也没有人在意李玩的阻拦。

弟弟永远乖巧可爱,李玩永远任性胡闹。

是家里人不爱李玩吗?不是的。爸爸会在意李玩的学习成绩,继母会努力和李玩交好,奶奶会心疼李玩被打,爷爷会担心李玩独自外出,他们都爱李玩,只不过,在他们心里,李玩远不如弟弟重要。而这,要比完全不爱她更可怕。

《欢乐颂》里的樊胜美,不仅要负担自己的独立生活,还要承担起哥哥的未来,妈妈不爱她吗?不是的,妈妈只是更看重哥哥。樊胜美甩不开和家庭的羁绊,做不到和家中割断亲情。所以,只能被家庭操控。

而李玩,就是下一个樊胜美。

最可怕的亲子关系,不是摆明了说“我不爱你”,而是一面给予你爱,一面利用这份爱供养另一个本该和你平等的孩子。

回到电影中,李玩曾建议奶奶出门走走,奶奶说:“我一个老婆子,出去转什么,多少年都没出过门了。”抛头露面,是封建社会里女性德行有亏的佐证,而李玩的奶奶,早已习惯了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生活。

在男尊女卑环境下长大的孩子是什么样呢?

李玩的爸爸永远坚信自己是对的,即使道歉也要求女儿必须理解自己,他从来不会站在女儿的角度替她考虑,只是强行要求女儿服从自己的行为准则。就像在他眼中,爱因斯坦不过是一只狗,一个低人一等的畜生,它不配拥有自己的思想。

而李玩在乖巧听话时,她就是爸爸的乖女儿,是最可爱的孩子,但当她有自己的想法时,就变成了不懂事的顽劣少女。就像那条狗,只有在乖巧听话时,大家才会觉得可爱。

在长达数千年的封建思想影响下,重男轻女已经成了许多人的定式思维,就算现代社会里根本没有皇位要继承,人们还是改变不了要传宗接代的想法。于是,催生了12岁弑母的少年凶手;催生了提倡三从四德的女德班;催生了视生儿子为天命的电视剧《娘道》。

但真正让我后脊发凉的,不是这些信奉封建糟粕的人,而是那些被受其害却逆来顺受的当事者,是那些本该反抗,却选择妥协的女孩们。

李玩无声接纳了突然冒出来的弟弟,她没有为自己的知情权申辩;

李玩默许送走咬了弟弟的狗,她没有指责是弟弟顽劣在先;

李玩没有执意要求弟弟为打伤奶奶而道歉,她放任大人们用错误的方式教导小孩;

李玩吃下了饭局上叔叔夹给她的狗肉,她没有为那个无辜的生命发声……

李玩,终究会变成奶奶的样子,固守着爸爸、丈夫、儿子认为对的事,而将自己放低至尘埃。

那只被送走的狗,最终因为绝食死在了流浪狗之家。狗长大了依旧是狗,可人长大了, 却未必还是个人。

相关文章

  • 狗十三丨虚伪的大人,无奈的成长,和该死的重男轻女

    在《狗十三》的口碑剧照上,印着这样一句话——每一场成长都是凶杀案,这就是我们的生存法则。而凶手,是父母,是至亲,是...

  • 【影片推荐】狗十三

    成长是什么样的呢? 《狗十三》讲的是在“中国式家庭”中,正值青春期的少女李玩长成大人的变化过程。 《狗十三》,数字...

  • 《走出童年情感忽视》:克服内疚,照顾好你自己的情感

    豆瓣评分8.2的青春题材影片《狗十三》,讲述了一个花季少女李玩的无奈成长史。不同于其他青春题材电影,《狗十三》里没...

  • 《狗十三》:恶心的大人

    像《狗十三》这样明知会带给我不适的片子,我本来是不该去看的,鬼使神差的下载动作里,或许带有一丝猎奇,对“张雪迎演技...

  • 虚伪的大人

    一次,我给十位五、六岁的孩子讲绘本故事,向孩子提出一一个问题:“假如你的妈妈不在了,你会是什么心情?”有四位孩子非...

  • 虚伪的大人

    晚上女儿不愿意压腿, 我忍不住骂了她。 事后想想,我这样子激动, 到底真的是在为女儿的前途担忧么? 还是说只是因为...

  • 《电影《狗十三》我看到了中国式撕裂式的成长》

    文丨扬起笑脸泛起甜笑 《题记》 电影《狗十三》, 我看到了中国式撕裂式的成长。 《志愿》 那些你成长中的梦想, 又...

  • 【电影】成长为大人《狗十三》

    有人说一觉醒来,发现自己还趴在课桌上留着口水,同学在身边,老师在讲台上,一切只是做了一个梦,真美好。而我却觉得,这...

  • 重男轻女—无奈的科学

    说到重男轻女,人们脑海中立即会浮现出传宗接代等落后观念,然而事实真实真这样吗?非也,在小农经济模式下,劳动力是第一...

  • 该死的狗

    你这该死的狗, 谁让你偷吃宝宝的牛奶的。 滚吧, 扯掉你的狗链, 你就是一只野狗。 你声嘶力竭, 跳着高儿, 祈求...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狗十三丨虚伪的大人,无奈的成长,和该死的重男轻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pz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