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赵小明
似乎全中国的妈妈们最近都在追《我的前半生》。
电视剧讲的是一个中年失婚妇女的逆袭故事。剧中马伊琍扮演的子君,婚后衣食无忧,在家全职 10 年,就因为丈夫当初的一句:「别工作了,养你一辈子」。
当初一脸宠溺的丈夫,却和她渐行渐远,甚至爱上了别人……
剧中的角色,不管是伤人的丈夫,可怕的小三,还是悲剧女主角,情感爆发点都拿捏到位,经典台词句句捶打妈妈们心中最敏感的地方 。
关于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也再度引发了广泛讨论——
全职妈妈 & 职场妈妈,该怎么选才正确?
全职在家,给孩子高质量陪伴
回归职场,有经济独立的自信
我的学员问我:全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比双职工的妈妈带出来的孩子要差很多,这是为什么?
关于这个问题,小明想说的第一点就是:大多数人在生活中经常犯的错误,那就是假相关。我们常常把自己的经验,假想成是别人的经验,认为自己是这样的,别人也是这样的,我看到身边的某个人是这样的,那么绝大多数也是这样的,这个也叫以己度人。
小明老师做过一个实验:出示三张照片,分别是裸体男性,是裸体女性,母婴合影的照片
问题是:你们猜男生看到哪张照片瞳孔会最大,女生看到哪张照片,瞳孔又会最大呢?
你就会发现,当问男生的时候,男生就会说,当然是裸体女人的照片会让我瞳孔最大,然后小明接着就问,那你们觉得女性看到哪张照片瞳孔会最大?他们就会说,那当然就是裸体男性咯。这就是小明所说的以自己的经验去揣测别人。
第二,在生活中的多数情况下,特别是涉及到心理学的问题,一定都是各有利弊的,全职妈妈和双职工带出来的孩子是不是都有利弊呢?
一定是的,如果从时间的分配角度而言,全职妈妈会有更多的时间,双职工的家庭在时间的分配上要少些,因此全职妈妈会有更多的时间陪孩子,这是件好事;而双职工的妈妈陪孩子会少些,这是弊端。
但是整天陪孩子的全职妈妈由于他们陪伴孩子的时间过多了,反而没有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或者在陪伴的过程中,会把自己的焦虑传递给了孩子。
也许双职工的家庭父母也是焦虑的,不过他们与孩子待的时间比较短,孩子更多的时间是和学校里的其他孩子、老师,或者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受到父母双方的焦虑的转移和传递相对来说就会少一些。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不能简单的判断,是不是全职妈妈带出来的孩子就更差,这种看法就带有偏见了。所以决定性因素是你是否用了恰当的方式和孩子互动,而不是错误的用些从网上、道听途说的教你如何养育孩子的知识,换句话说,是否能够正确的使用心理学,使用教育的理论来培养孩子才是问题的关键,而不是在于是不是全职妈妈。
第三,现在儿童教育最大的错误就是,我们从来都是自己在这里想,父母在这里想,专家们在这里想,但是从来没有弄清孩子是怎么想的,教育的主体既然是孩子,为什么不问问孩子是怎么想呢?
如果脱离了孩子的感受和想法,就是我们在这里胡乱编造理论,亲子关系的模型,然后教育给父母,这就对孩子不负责任,对父母的不负责任,所以都应该去问问孩子,他们在全职妈妈这里感受到了什么,他们在双职工妈妈那里,又感受到了什么。
如果具体到你的孩子,倒不如和孩子商量商量,互动互动,问问孩子,妈妈有这么多时间陪伴你,哪些地方你觉得好的?哪些地方你觉得需要改善的?如果妈妈是双职工的家庭,妈妈没有这么多的时间陪伴你,你有什么需要,你是怎么想的?需要爸爸和妈妈为你做些什么改变,才能有助于你的成长?
我们应该把这些问题提供给孩子,听听孩子怎么说的,因为他们才是受教育的主体。小明想强调的就是,永远不要用上帝视角来从事亲子教育和儿童心理培育,学会视角平等,学会俯下身,用小孩的视角来观察大人编造的理论。
关注头条号“三体的秘密”,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
赵小明丨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建立了一个最靠谱的心理科学发射站!
每天发射最科学、最有趣、最实用、最生活的心理学知识!
赵小明心理学,管理学双硕士,
11年临床精神分析师受训资历,
央视财经频道特约心理专家,
心理战、态度劝服、谈判专家,
本土化音乐治疗创始人,
梅兰竹菊主题音乐团体治疗系列创始人,
《互联网心理学》作者,
互联网心理学创始人,
《文化艺术符号治疗技术》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