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人公简介:庶人米,85后,原名米雨,后来经人算卦说这个名字不好,遂改为米芷萍,东北人,现定居挪威,一个喜欢读书、旅行、写作的姑娘,中华诗词协会会员。曾在上海一家知名外企工作,掌握多门语言,曾游历过10几个国家。
5月5日 星期六 天气阵雨
1
几年前,她曾经以学生身份参加挪威救援组织,每两年志愿者会举行一次国与国之间的文化生活体验活动,有一次体验和帮助的国家是俄罗斯的一个小城市。当时他们这个组织的人员与这个俄罗斯城市的市长面对面交流,庶人米也是其中一员,这次活动还上了挪威当地报纸头版。
在国人眼中,大部分东北女孩比较大大咧咧、豪爽,做事雷厉风行,喜欢谈笑风生。
实际生活中的她文静内向,喜欢倾听;在网络上比较活跃,话也比较多。
照片上的她,一袭蓝色牛仔,有三毛身上的文艺,实际生活中,则多了一些江南女孩的矜持与婉约。长发披肩、姣好的容颜并没有成为她炫耀的资本,事实上她也从未提过亲朋好友对她外貌的夸赞。
因为她知道,外表是先天的,不足以成为炫耀的资本,作为女孩,如果没有能力,或者不去追求更高更广阔天地,再好的容貌也不能为其加分,再漂亮的花儿也会枯萎。
用加法爱人,用减法怨恨,
用乘法感恩,用除法解忧。
从小生活在父母的争吵里,打架是常有的事。父亲早年经商失败,经常喝闷酒,醉了就与母亲吵架,此时如果母亲也不相让,吵架往往演变成打架。
年少的她,曾经“邪恶”的希望父母离婚,结束这种痛苦的生活。彼时,也许父母不再有爱情,只是习惯和亲情牵引,维系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后来父母离婚,渐渐的她变得孤独、内向、敏感。童年里她并不是一无所有,奶奶始终陪伴她,疼爱她,给了她温暖和慰藉,让她灰暗的童年有了一抹亮色。
2005年,奶奶突发脑溢血去世。从此她变得更加敏感、倔强,喜欢写作的她也就此停笔。
庶人米从小就不喜欢数学,看到数学就头疼。应试教育成绩平平,没有打算通过应试教育去读高中。
初中毕业后去餐馆打工。店老板见她是个小女孩,给她设定苛刻的条件:第一个月不给工资免费打工,只提供食宿。即使这样,她仍然坚持下来。
两年后,为了结束这种望不到尽头的惨淡生活,她毅然报考了辽宁大学外国语学院自考英语专业。之后在大连外国语学院进修一年,然后又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进修一年。
毕业后就职于上海长宁区一家电子公司。公司主要做芯片,上海地铁站的磁卡就是她们公司做的。
当时待遇还不错,就是离她的住处太远,下班后要辗转两个小时才能到宿舍。为了节约时间,她果断辞职,就近找了一份工作,做行政管理。虽然工资没有上家高,但是各方面福利好。
也是在那个公司,因为向往诗和远方,她背起行囊开始游历。
2
一个背包,几本书,所有喜欢的歌,
一张单程车票,一颗潇洒的心。
一个人的旅行,在路上遇见最真实的自己。
在上海工作的时候,国内的旅游相对多一些。大连、福建、深圳,还有海南、上海周边地区、杭州、苏州、钱塘江......这些地方都有她的足迹。
后来曾游历丹麦、瑞典、挪威、波兰、西班牙、大加纳利岛、荷兰、俄罗斯、拉脱维亚等国,6月即将去匈牙利和希腊的爱琴海。
她本人比较喜欢欧洲,对欧洲国家的人文有强烈的兴趣。
那年,她去了三毛生前居住的大加纳利岛。也许很多人都有相似的经历: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喜欢上一个城市或国家。在知道荷西这个名字之前,她早就听说过西班牙,但在书上读到三毛和荷西的故事后,对西班牙这个国家有了别样的情感。
“决定去西班牙之前,并没有太多的准备,也没有什么旅游攻略。只是想看一看,走一走,感受下。”她说。
临行前两天她才定下住的公寓。入住后发现靠近道路,晚上有点小吵,所以第二天便退房又换了一家酒店。
西班牙人热情好客是出了名的,退房后酒店的小姑娘非但没有不高兴,还热心的帮她推荐其它性价比不错的酒店。最后她选择了一个高大上的酒店,虽然价格小贵,但是在能接受的范围。
本来退房有点不好意思的,看人家那么热心便释然了。
在那里,她跟着航船出海。站在甲板上凭海风吹着长发,风中带着海水的咸味。望着浩渺的大海,遥想当年三毛和荷西结伴出海的情形:
荷西轻轻把三毛拥入怀中,一边抚摸她的长发,一边在她耳边轻声呢喃,尽管三毛比荷西年长,他却像个大男人一样把她珍藏。
世间感情,唯爱不破!对于庶人米来说更是如此。爱情不分年纪、国界。这也是她后来为什么远离家乡定居挪威的原因吧,是爱情把她这颗种子吹落到这里。
在游历丹麦之后,开始了挪威之旅。在那里,她看到了不经意间游走的驯鹿,仰望了万年不化的雪山、看到了神秘的极光、深邃的峡湾、绝美的瀑布;
吃到触及味蕾的三文鱼,第一次看到了挪威夏天的雪、午夜的阳光,她穿过一片片挪威的森林,在大西洋彼岸的桥端驻足冥想,时间在这仿佛停止了,她时而回忆过往,时而惦念那场电影的终场。
她印象最深的就是挪威的自然景色。为此她还专门写了一首小诗:
你半信的听我说道
在有雪的夏天吃着雪糕
在云雾缭绕的山顶嗅着森林的味道
在午夜的阳光下看着顽童嬉闹
你还是半信的看着我
手里的扇子有风的嘲笑
我回头对你一笑
不信,去看
在世界的一角
——《半信》
3
挪威在北极圈附近,它是属于北欧国的一个国家。北欧五国当中,挪威应该算是全世界福利最好的国家。它也是高税收,高收入的国家。不仅如此,挪威的自然景观令人叹为观止。
杜丽娘说,一生爱好是天然。庶人米也不例外,她喜欢大自然。
大概从小生活在单亲家庭的缘故,她的心里一直隐隐约约的向往远方,想从往事中抽离,给自己一个全新的开始。后来她并没有回国,而是留在了挪威这个极光之国。
在挪威,她拍摄了很多自然风景,包括极光。
夜里一觉醒来,极光笼罩着黑夜,天空绚烂至极。即使司空见惯的挪威人,看到此景也会兴奋不已。她慌忙举起相机,拍下这醉人的一幕。
据说,这些极光是逝去的亲人们灵魂所化,他们惦记家人,便会化成极光来默默注视。她想:如果真的是这样,那奶奶也一定会来看她的吧!原来奶奶并没有逝去,她只是变换了一种方式存在。这样想着,她才不会感到难过。
有了自己的孩子后,她更加明白那种舐犊情深。父母曾来挪威看望过她,经过岁月的涤荡,他们已经和解,母亲有了自己的家庭,继父对她非常好,父亲则一直单身,生活充实。
过去的一切已经尘埃落定,一切都要向前看。渐渐的她从失去奶奶的伤痛之中走出来,重新支笔红尘,写生活、写美景、写故事。
4
学习,感觉像一个还不太会游泳的人,
一个猛子扎进大海,显然太渺小了!
就算是无所适从,也要努力扎下去。
当时她的自考文凭在挪威不被接受,她又重新报考挪威的专科学校,主攻护理专业。为了与当地人无障碍沟通,同时她还报了语言学校学习挪威语。
学习挪威语的时候,由于发音不准,闹出了不少笑话。
一个夏日的午后,天热异常炎热,她在大家闲聊之际做了一盘东西端了进去。“请品尝,第一次做,可能味道会给你们带来惊喜!”
话音刚落,大家先是面面相觑,再是哄堂大笑,最后又假装一本正经的说:“我们还是报警吧!”然后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当她听到报警两个字,瞬间汗珠流了下来,怔怔的站在那儿,内心如小鹿乱撞。
一个客人笑着告诉她:“你刚才让我们品尝毒品!”
“啊!”她恍然大悟。“原来挪威语的玛芬和毒品读音很像,再加上我那时发音不准才闹出笑话。”从此她暗暗下定决心好好学习挪威语。
她在语言实习的时候,工作内容是负责照顾老人院的老人。有一次早餐过后,老人们有的在看电视,有的在房间休息。突然她负责的一个房间铃声响起,她匆匆跑过去,询问老人的诉求。
听完她把话说完,她朝老人友好的微笑,推着轮椅就往外走。彼时晴空万里,艳阳高照,适合户外活动。
推出门后,老人先是疑惑,后又着急的询问:“你这是要带我去哪儿啊?”
“就在外面,你可以尽情享受温暖的阳光,我还可以给你唱中文歌。”她微笑着说。
“你弄错了!我要去卫生间,不然你一会得给我换裤子了!”老人着急的说。
每次说起这段往事,都忍俊不禁,原来自己把厕所和出去走走这两个词弄错了。
“我在心里骂自己有十遍,又差不多嘴里和她说了十遍对不起。”她在日记中写道。
毕业后在当地一家养老院照顾老人。
挪威的养老院和国内的不太一样。国内的老人进了养老院,生活尚能自理,而挪威的养老院,除了一些活动自如生活可以自理的老人,还有一些特殊的老人,他们基本上只有临终前的那段时间。
她的工作则是照顾这些老人,在那里,你会眼睁睁看着老人安详的或者带着一点点病痛的离去,却无能为力。
休息的时候,她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阅读和写作。
“我每天都会花碎片时间写作。比如说我们家小孩七点左右就睡觉了。从七点到十点这个时间段是我写作的时间。十点或者十点半以后我会看一小时左右的书。”
来挪威的时候,她从国内带来了一些书籍。平时她也经常上网阅读电子书籍。她涉猎书籍的范围很广,中外文学、诗词歌赋、散文......都比较喜欢。
5
关于写作,胡适说,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前后报了几个写作班,写作班的老师帮她捅破那层薄薄的纸,仿佛积累了好久,她的写作天分一下子被挖掘,才开始写就能获得大家的认可,她成了写作班的明星学员。
在简书,注册一个月后,几乎篇篇上首页。她的其它作品散见于各大微信公众平台,其中有《比春节买不到票更惨的是,我们有家却不能回》、《你要窥探的隐私,暴露了你的无知》、《驻外奋斗史:辞职创业,亏损近亿,被诬陷、被背叛却从未被打倒!》。
《家庭百事通》杂志同一期刊登她两篇文章,5篇文章在江一燕的公众号发表.在写手圈发表过四篇。驻外之家6篇。潘幸知公号一篇。遇见吧拉公众号3篇。外聘网1篇。
庶人米骨子里是一个有浪漫情怀的女孩,刚柔并济、积极进取、倔强,对生活充满幻想和无限热爱。看过《简·爱》这本书的人,不难发现她和主人公的性格真的很像。
在写作上,她骨子里的倔强一下子释放出来,她曾说过她会坚持到底,说到就要做到,做不到就不说。事实证明她坚持下来了,从来没有放弃过,更不会因为有了小小成绩而骄傲。
她曾说:“写作半年后看自己的个别文章时要捂嘴,一年或者三年后要捂脸。”
去年年底,青年作家李菁对她进行微信采访,希望把她的爱情故事记录在即将出版的散文集里。
如果人生是一段旅途,快乐与悲伤就是那两条长长的铁轨,在我身后紧紧跟随。
她曾在江一燕的公众号上发表五篇文章,其中有一篇是她好朋友的故事。她和她同年同月同日生,关系很要好,不幸的是,她得了癌症去世。这件事对她影响很大。
最近她准备了材料,在申请器官捐献。申请以后,如果出现意外,她会捐赠她的器官。
想起幼时奶奶骤然离世,使她对死亡产生恐惧。由于工作原因,她更加理性的面对死亡。人的一生,谁也不能保证自己没有意外。
如果意外出现了,谁也救不了你。但是你却可以用你的器官救别人,让生命延续。
这是她真实的想法。
有人说: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对于庶人米来说更是如此。
从家乡到大连,从大连到上海,从上海到挪威,这位驻外女孩,用脚丈量世界,用心感知远方。她好像开在沙漠里的花,任凭人生如何干涸,却还是孜孜追求,活出了自己想要的模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