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号,庶人米关注了我。我打开她的空间,发现:
作者简介:米芷萍。笔名:庶人米。定居挪威的85后。爱文,爱花,爱摄影。坚持向阳而走,向死而生的生活态度。
她在我《土地情结(6)》后有留言。
我回复:
“庶人米 ,早起看到得你留言,不知什么推动,我竟进入你的空间,因为读者很多,不少都是当场恢复,唯你这里没有恢复,而先去看你文,看着看着,又看到柳锡写你的文章。我有许多想说的话。”
“柳锡说你申请了器官捐献。如果出现意外或老死,你要捐赠器官。读了你文,我一上午不能平静,我也想了解一下捐献器官的申请过程。你在欧洲挪威,与你联系好像很容易又很不容易。”
芷萍简信说,捐献器官要找当地的医院或红十字会。
他的文里写到:“我死后,身体无论哪个器官,我都愿意捐献。只要能为他人带来希望与生命。这个死包括意外或者正常死亡。”我特别注意了她的一句话:
处理不好人际关系,就因为自己太真,太实,太傻。
我也是。
她开车赶往飞机场的路上,就在她车前发生了一起三车相撞的车祸。由是感到生命随时会终止。
我去年冬天和今年春天也经历了两件事,一起火灾,另一起是车祸。虽没有死掉,但离死亡只差一点。生命很复杂又很简单。说死就死了,一闭眼的工夫。
四川出版社,出版了一组厚厚的散文集,都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写的。每一本都谈到“死”这个话题。
我曾多次地思考,人到了生命的最后,疼痛难忍时,能选择安乐死最好了。
死后,大多愿意土葬而不愿火葬,这是长时期丧葬文化的思想影响形成的,而对器官捐献很难接受,其实都一样。
我活一生,做了不少事,有人说我做得对,有人说做得不对,是对是错,都是我用尽本事进行思考再去做的。即使错了,也没有办法,就这么大本事啊,没能力做得更对更好啊。
我的一生,是努力的一生,马不停蹄的一生,把智能和体能都发挥到了极至的一生。再也没有开发的空间了。一旦去世,死而无撼。
现在再次思考死后的问题,思考捐献器官的死亡方式。
简简单单地活着,简简单单地死去。想念你的人,不管以什么样的方式活着和死去都会想念,讨厌你的人,不管以什么方式活着和死去都会讨厌。
死亡,简单的一件事,就不要搞得那么复杂了。
选择捐献器官,对我自己来说是最合适的选择。我自认为我的思考是一个好的思考。
如果我完成了自己的思考,谁也不要制止,我的事我作主。你不理解我就像我不理解你一样。
我喜欢米芷萍说的话,“向阳而走,向死而生。”活着努力一点,死了简单一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