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嘉琪
今天的课堂,格外的闹哄哄,每到周四的晚上都格外的兴奋,或许是因为明天要回家的缘故,孩子们兴奋,课堂便一直安静不下来,乱哄哄的课堂格外让我头疼。
每天6点准时上课,课前总是会看一会儿电视缓解一天的学习,今天想着孩子们“收拾了桌椅”,擦干净了桌子,废旧本子的回收利用,跳绳也做了要求,一切都很顺利,感触多看十分钟电视吧。
一直到6点10分电视一直没有关闭,或者是选择电视的原因,孩子们很兴奋,一直不安静。
我实在是头疼难耐,看着这样乱乱的教室,我真的不想过多的批评他们,因为这个班级的孩子好像批评多了,孩子很皮儿,越批评,越顽皮。
干脆暂停了教学,全部双手抱臂,坐姿一直也不能端正,只能在着重强调之后才有了改变。
我问同学们,“你们是不是很纳闷老师为什么从来不管第一排的六个学生?”孩子们诚实的点了点头,我知道,孩子们肯定会觉得奇怪。
第一排都是令我头疼却没有办法的孩子,黄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但是总是毛病很多,捉弄捉弄这个,碰碰那个,上课接话没有纪律;杨典型的二愣子,很哼但学习及其差劲儿;张是因为父母远离而产生很强的排斥学习;王看似很老实但是手脚很狂的孩子;毛是被姑姑养大的孩子,或许是姑姑过于严厉对这个孩子很严格,让他没有安全感。
这六个孩子我基本是难以顾上,只要学习能跟得上,我就适当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这种情况,却被孩子理解为我“偏爱”他们几个。
看到孩子们的反应,我就知道,我确实存在不公正的地方。
尤其是这几个孩子。
张和毛这两个孩子总想多给他们一点偏爱,因为缺失“爱”,所以作为老师总想能让他们感受到班级的老师的爱。
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需要分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在这两个孩子缺乏严重的“安全需要”,如果不能弥补,孩子的成长会不会出现问题。
所以,作为老师,尽可能的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安全感,就算让孩子们觉得“老师偏爱他”又有何妨,毕竟对于绝大部分孩子都是正常的对待。
如果说,经常被批评的孩子又何尝不是被“偏爱”呢?如果不偏爱你,为什么要管你,放任你的自由不就行了吗?不就是想让你有有个端正的学习态度嘛。
对待孩子多一份“偏爱”,让孩子多一份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