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里,剩下的,慢慢都是不多的一些能放在心里,能存在记忆里,能想起来还温暖的名字,有的甚至没有电话号码。但其中绝大多数,就只是那么放着,三年五年甚至更长的,除了偶尔之外,已经基本不再主动联系。
自我感觉经历了足够多之后,这就是一种越来越正常的状态。青年不会有,四十岁之前也未必有,但确定是四十之后逐渐习惯的标配。
知道回不去了,知道梦想只是梦想,知道接受现实和看得见的未知,那么,那些曾经刻进生命的名字,就自然在可以静下来的年纪开始沉淀,一个一个各自代表一段过往和情感,组合成最能被自己接受的自我画像,或者自传的主体内容。
这和老不老没什么关系,也和想不想念没什么关系,那些名字在,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联系,也不意味着有多少感情要表达和抒发,那些名字,存在着,更应该是各自代表了我曾经的一段段真实。
这每一个名字,都是我想回头凝望时,自动燃亮的一点点光。不刺眼,不炽热,不冰冷,刚刚好能让我看见我想看见的。
小学时,有一个最好的伙伴,初中就失了音信。十余年后听说他也许在俄罗斯打拼,但没人知道具体。至今他的名字似乎已经在人群里消失了,但因为他,我始终记得小学时的萌蠢和无边际的快乐。
初中,认了一个从山东转学而来的大哥,没多久,他就当了兵。通了三两年书信后,莫名的就断了联系。想到他,是因为那时候才知道,一个比我大不了几岁的人,竟然可以承受和经历如此之多,而我的开始懂事,也由他表现出的成熟起始。
高中留存的,是几个至今保留的发小和一些懵懂细碎的青春情感。就因为他们,我的记忆里高中生涯不存遗憾。
大学是特殊至极的一段时光,爱人就是大学最大的收获。但除此之外,最珍贵的留存,是宿舍里其他七个人的名字以及不到一手之数的其他温暖的姓名。
至于工作之后,十年二十年中慢慢沉积下来的那些名字,十几个撑死了,每一个都可以是我每一段生活经历的见证和标志。
除了父母,除了爱人,除了孩子,除了仇恨和伤害背叛,一个人的一生需要用多少名字可以清晰的勾勒,可以温暖的慰籍?
不多,而且远远低于我的想象,但我已经觉得足够丰满,足够喜悦。
真有那么多遗憾吗?真有那么多期待吗?真有那么多想要表达的吗?真有那么强烈的想要联系吗?
没有,真的没有。
那些从我的生命中走失的人,他们的一段时光,也在我这里留存。
那些我们彼此知道但少有联系的人,我们都可以确定是彼此的一部分无法消磨的过往。
那些如今还有联系的人,是因为我们还需要继续彼此见证的过程。
不联系,不说起,从来不代表遗忘,不代表不想念,不代表心里不暖。
不联系,但这些名字,心里都在。
所谓岁月静好,也许就是因为有这些名字,在时光里支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