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榆

作者: 静待花开1617 | 来源:发表于2018-10-07 20:11 被阅读62次

从新叶初萌到开花结果,许多植物的变化之大真是让人吃惊。八九月份,在山路旁、树林边缘,经常可以看到一丛有着纤细高挑的淡绿色茎、枝头结着紫红色“桑葚”的植物,这就是地榆。

地榆,2017.9.10

地榆是蔷薇科地榆属植物,但是它的花完全没有我们熟悉的蔷薇科植物的样子,我们看到的桑葚样结构就是它的花序。

从上到下依次绽放的花

地榆通常生活在林间阳光散射区域。它的花密集成穗状花序,这些花从上到下渐次开放。花是没有花瓣的,只有紫红色的萼片和花蕊,萼片4-7枚,呈覆瓦状排列。虽然花朵的结构简单,花却一朵一朵的认真开放着,引得一只食蚜蝇流连忘返。萼片紫色、粉红色或白色,一大丛这样的植物在忽明忽暗的阳光下摇曳生姿,很是动人。

虽然没有花瓣,但地榆的花有雄蕊4-5枚,花药黄色;雌蕊通常1枚,包藏在花萼筒中。所以这不起眼的小花是可以结果的。它的瘦果很小,包藏在宿存的萼筒内,内有种子1颗。

地榆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子为奇数羽状复叶,小叶边缘有圆锯齿。春天在树木刚刚吐绿、野草尚在萌芽的季节,一丛丛浓绿茂盛的的匍匐状的羽叶植物很是赏心悦目。

干旱缺水时,地榆的叶片会卷曲合拢,关闭气孔以减少蒸腾作用。

经过长达数月的干旱,终于迎来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大雨,地榆吸饱了雨水,挺直了腰身,叶片也伸展开来,如果注目凝视,就会发现地榆的每一片小叶都精心镶嵌着一圈晶莹美丽的“珠链”,这些珠链不是露水,而是叶片的排水器排出体内的水分形成的。

地榆属植物在我国大约有7种,上周去爬山我意外发现了一株粉红色花序的地榆,据说是粉花地榆。它的植株、叶片、花序都和地榆极为相似,只是萼片颜色为粉红色,花蕊也很长。能清晰地看到白色的花丝、紫色花药裂开释出的黄色花粉。在花盘的中心,有一枚与花萼同样粉红颜色的雌蕊,花柱顶端分枝扩大呈毽子样。

粉花地榆的雌蕊很别致 粉花地榆

还有一种长蕊地榆也很常见,它们身材高挑,九十月份去爬山,常常看到它们高高地立在路边,摇动着一穗穗白色的花朵。与上面两种地榆比较,它的叶片要宽大许多,先端钝圆。最主要的区别是它的花。与地榆相比,花序较长,萼片白色,雄蕊4枚,花丝扁平、丝状,很长,花药黄褐色;1枚花柱,白色柱头也分枝扩大。花朵也是从上到下依次开放,盛开之后整个花序看起来像一支试管刷。

长蕊地榆

这个只有两朵花的花序立在路边,像是专门来展示它的美。

地榆不仅外表美丽,还很有食用价值,地榆有个别名叫黄瓜香,它的叶片揉碎以后有类似黄瓜的清新香味。春夏季采集嫩苗、嫩茎叶用沸水烫后换清水浸泡 ,去掉苦味,可以炒食、做汤和腌菜,也可做色拉,做汤时可以放几片地榆叶使之更加鲜美。地榆也有药用价值,止血凉血、清热解毒 、收敛止泻及抑制多种致病微生物和肿瘤的作用 。

我是植物控,密切观察植物一年四季的变化。更多内容请关注公众号“我的植物日记”。

相关文章

  • 中药——伍拾伍:地榆

    地榆 别名:白地榆、鼠尾地榆、涩地榆、赤地榆、红地榆、山枣参、水槟榔 性味:微寒;苦、酸、涩 归经:归肝、大肠经 ...

  • 常用中药材_地榆_自渡子

    《地榆》 (资料来源——中国药典、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全国中草药汇编) 别名——白地榆、西地榆、绵地榆、黄瓜香、...

  • 地榆

    从新叶初萌到开花结果,许多植物的变化之大真是让人吃惊。八九月份,在山路旁、树林边缘,经常可以看到一丛有着纤细高挑的...

  • 地榆

    《含笑志》:“委陵山水蕴灵秀,西南诸峰藏真意,银毛密被曰番白,涩肠止痢消烫毒。翻白草,性苦寒,味甘涩,诸疮痈者皆可...

  • 地榆

  • 壹生·百草-地榆

    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蔷薇科地榆属,多年生草本植物。 又名玉豉、酸赭。 弘景曰︰...

  • 第105组(3味)——小蓟、大蓟、地榆

    第105组(3味)——小蓟、大蓟、地榆

  • 【长叶地榆】蔷薇科,地榆属

    学名:Sanguisorba officinalis L. var. longifolia (Bertol.) Y...

  • 诗仙李白与地榆

    唐代大诗人李白喜欢喝酒,尤其喜欢五加皮与地榆做的药酒。传说他用刺五加与地榆各一斤,用袋盛装,放入好酒中。把坛...

  • 地榆 七绝

    双面齿叶对对回, 一年一蔸紫金锤。 瑞草常生田地埂, 水火烫伤化痛危。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地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tvio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