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故事目录:(申明:本文小故事是对看到的故事进行归纳整理,作为分享、思考和学习)
一、欣赏留有距离
二、陶瓷悟道人生
三、享有人生之“留白”
四、想了,就直接去做吧
五、生命的平衡称
六、一缕清风入室来
七、有趣的侧向思维
八、钱学森之问
九、艺术的迷糊
十、“自私”为爱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adc8e0ec92e24e2e.jpeg)
作家、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
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
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
此地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很喜欢朱光潜先生的美学作品,很喜欢这句话,让我们共勉。
正题:继上篇汇集的故事到现在已经两个星期了,这段时间一直在找机会去图书馆,终于在周六的时间里,飞奔过去了,心情很是激动。
这次看的书籍依旧是小故事,这些故事我不知道是真还是假,但是感情真的存在,润人心肺,我想它应该不假。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9dab479f3519a055.jpeg)
漫天飞舞的飞奔图书馆
周六这天,我是坐车去图书馆的,因为担心时间太短,没有充足的时间看完我想要看的书,于是赶上车匆匆的去我的母校。早上六点半起床,做运动,主要是治疗我的病,相当于任务又多了一个,不过早上做运动,一天的精神比以往的好了很多。
美丽的图书馆,让我心中的柔情又多了一份。怀揣着一份激动,我知道我一直没有忘却对知识的渴望,像是每次绝地重生一样倔强,不服输。拖了那么久,终于又看到美丽的校园,忽然很羡慕这里的学生,可以天天待在图书馆,不过我也喜欢现在的生活,尽管有些苦难,有些难言,但我知道我该做什么。想起那句话:成年人的生活没有轻松可言。眨眨眼睛,细细沉思,貌似真的是,但是还是有快乐可言。
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说过余秋雨老师对自己年轻时候的箴言:善良、快乐、健康。短短六个字,成就自己的一生,因为只为着这六个字去实现,去努力。好吧,言归正传。
图书馆与书的故事
时间不长存,但是记忆让我有了每一段瞬间的美好,感谢也感恩。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14433e113786d42d.jpeg)
第一个:欣赏留有距离
一朵花,美丽娇柔,甚是博得人的喜欢,有的人会远远欣赏,有的人会拉过来细瞧,有的人会拿着自拍杆贴近花拍照,有的人会摘下来带回家。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方式去欣赏花,对花产生的距离美是不一样,什么样的角度,什么样的距离,也会获得什么样的感受。距离远了,看不到真正的美,看到的只是表面,看不到花蕊花心,甚至贴在上面的一滴露珠;距离近了,看不到全局的美,只能看到一片花瓣,一朵单纯的颜色,单纯的以为美就只是花本身,没有欣赏的艺术,甚至会对花造成伤害,或深或浅;真正欣赏的距离是适当的,什么是适当,谁也定不了,真正的适当距离是要考心去感受的,你心里的距离就是最适当的距离。
适当的距离,是有一双真正发现美的眼光,明白花的美不是单纯的本身,而是与大自然的融合,有绿叶,有蓝天、有白云、有高阳......因为自然的美,而花本身就更加美丽动人。花身上的一滴露珠,一只蜜蜂,一只蝴蝶,都渲染了花的美,这是一种灵魂的美。恰当的距离,不会对花造成伤害,不会恶意的去采撷它。美自在心间,不会因为你我他受伤害。周敦颐在《爱莲说》中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说的不就是这个道理吗。但很多人却很难明白这个道理,看到美的东西,不据为己有不甘心,仿佛怕别人抢走。
我始终明白:是自己的,别人抢都抢不走,不是自己,强留也留不住。
欣赏花只是生活的一个小例子,其实真正的欣赏距离就在我们人与人的相处之中。与父母的距离,过分依赖父母,会忘记责任,忘记自己。过分的逃离父母,是不懂感恩、伤害父母的表现。什么是好的距离,给父母关心,关爱他们身体健康,独立于父母之外的经济,勇敢,一种生活的责任和态度。用行动告诉父母我很爱你们,但我也不会依赖你们。
恋人之间的相处,给各自的时间,各自的自由,相处时候的甜蜜,各自时间分开时的独处。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己的时间,不过分依赖,也不刻意分开。
朋友之间的相处,真正的朋友即使不常常联系,但是一见面一联系,不会尴尬,有道不尽的话题,说不尽的开心。......
欣赏的距离,就如一股清泉,暖人心扉,沁人心脾。保持一种适当的距离,很大层度上就是在维持一段你喜欢的关系。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388a0626b7fecd13.jpeg)
第二个:陶瓷悟道人生
陶瓷是怎么做的?先用特制的泥土做成碗的形状,期间是不可以停的,做成碗的形状之后,把碗放进烧窑里,三天之后才能取出来。这最后一步就是三分靠人,七分天注定。待到可以取出来之后,如果有裂缝就把坏的砸掉。也许你你觉得不可思议,一点瑕疵都不能有吗?是的,真正好的陶瓷是一点瑕疵都不能有。
陶瓷的成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最终才有机会变成珍品。但是有的变成了珍品,有的却只能丢弃有的焕发耀眼光芒,有的却惨不忍睹;有的价值连城,有的一文不值。物是如此,人生亦不也是吗?人生就像陶瓷,跌宕起伏,历经磨难才有机会成就一个真正的人。
文章中的一段话:
人生就像做陶瓷,混沌未开一团泥巴似的出世,人人都是从起点出发。一路上,有无数枝蔓牵绊,有无穷意外变幻。主动出击、被动选择;不断地被加工、被塑造被刀削斧凿,常常身不由己,最终的“作品”却往往背离初衷。有时好不容易交了好运,真正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却未能修成正果。因为很多时候,人力不能胜天工,需要“天助”。而这“天助”,需多少积累、用功,是凤凰涅槃、九死一生得来的。“自助者天助也”,此话千真万确,却常因火候未到,可遇而不可求。陶瓷作品废了,重做一个就是,如果人做“坏”了,往往难以从头来过。做人,要步步踏准如履薄冰,要奋力向前,才能绚烂夺目。即使成了一只最普通的“碗”,也得不裂不歪,才能物尽其用。只因有用,才会被珍惜才得以平安度一生。
——来自新闻晚报叶良骏
一件物品就能道出人生,世上有千千万万的物品,每一件物品都是人生的比拟,或好或坏,全凭个人思考,积极地心态,面对更加坦然,消极地心态,换回的是个失败的人生。人生是陶瓷,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滴的积累。荀子《劝学》曰: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7f00f9e3db0e0871.jpeg)
第三个:享有人生之“留白”
人生处处有留白,琐碎生活的留白、人与人的留白、工作的留白、语言的留白,做事的留白、微笑的留白......留白皆处处,处处有留白,处处有美,处处有艺术。
文章释译留白:“留白”指书画艺术创作中为使整个作品画面章法更为协调精美而有意留下相应的空间,讲究墨疏淡,空白广阔,空灵深远,含蓄内敛,减少构图给人的压抑感,以留有想象的空间。画如过满过实,在构图上就失去了灵动与飘逸,显得拥挤、呆板,而以无胜有的留白艺术,却能达到“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效果,瀚墨涤心,书画传琴。
留白是一种心灵的洗涤,让自己内心静下来,留有时间去读书、写作、思考、感悟。人心不能时时装得太满,满则溢出,满则被淹埋。在留白的人生去拓宽生命的宽度、长度,感受生活的美好,体验生命的长情。林语堂曾说过:“看到秋天的云彩,原来生命别太拥挤,得空点。”
文章中一段话:
生命需要留白,在留白处逃出只为生存奔忙的拥挤,回归本真的自我,找到精神的归宿,让灵魂诗意地栖居于闲逸的心枝,“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边云卷云舒”。
心灵需要留白,在留白处渗进阳光和雨露。学会放下和取舍,放下名利钱权,放下感官、身躯、直到心瓣,破除自以为是的界限,消除执念,方能自在,轻装前行。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让心远离尘世的纷扰,俗世的浮躁,在红尘中坚守一方心灵净土,修篱种菊,清宁静美,禅意芬芳。
时间需要留白,留点时间读书、写作、思考、感悟,在一生有限的时间里,去拓展生命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爱情需要留白,得把握“度”,若热情过度,势必烧灼美的空间。不能爱得太用力,追得太猛,黏得太紧,物极必反,过犹而不及,距离产生美,得给对方喘息、回味、思念的空间和机会,否则爱就会如掌心沙,越想抓住,却越流失了它。
夫妻之间需要留白,包容、信任、理解和尊重,尊重彼此的隐私和空间,婚姻家庭才能经营维系得更加和谐美满。
为人处事需要留白,做事不能太绝,对人不能太狠,得饶人处且饶人,山不转水转,有时宽容别人就是放过自己,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来自潮州日报宋莺
留白的味道恰到好处,既不过酸,也不过甜,是与他人相处舒服的味道也是你喜欢的味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d71dea51a122ed6f.jpeg)
第四个:想了,就直接去做吧
虽然我很害怕,但是我还是选择在最害怕的时刻去做了最害怕的事情。
文章中说:
你是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伯乐不常有,所以,与其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的才华被突然发现,一跃而至人生的巅峰,还不如自己为自己引荐,以贏取更多机会。不要畏畏缩缩思前想后,想做的事,直接去做,一败涂地也好过从未开始。
文章作者的亲身经历:我在学校时,学校组织一个话剧,《白雪公主》,老师在台上问大家,有谁愿意来表演白雪公主。我当时心里很是激动,但是害怕,没敢举手。班上一个皮肤黝黑,身材臃肿、略矮的女生举起了手,我彻底失去了机会。我演了白雪公主恶毒的后母,那是我最不甘心的一次。从此以后,我告诉自己,想做的事情,直接去做,不尝试过,怎么怎么知道可不可以,万一不小心就成功了呢?
作者经历了人生的一次巨大的伤害,至少对于作者来说,有了一次彻底的改变。
作者说:想做的事情,直接去做,勇往无前;想要的荣誉,就努力去争取;想要参加的比赛,即使对手强大也要填上自己的名字;想要实现的目标,即使过于遥远也要说出口她说,她想明白了,如果非得有一个人要拿到最好的,那为什么不能是自己呢?要相信,自信也是能力的一部分。如果你只是肯定于自己的能力而不去表现出来,在他人看来,和没有能力是一样的。
不尝试过,怎么知道,你行不行?你多少岁了,经历了多少了,走过了多少生命的里程,有没有细细想过错过了多少你想要的东西。亲情、友情、爱情......是你思前想后还是你不够勇敢。你害怕什么,是害怕没有得到就失去?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你连踏出一步都不敢,何谈失去?愿现在的你,今后的你,想做的事情,就直接去做。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f5d31c3da0c1c27b.jpeg)
第五个:生命的平衡称
不知道你相不相信,无论什么样的生命,在短促或漫长的人生中,都需要平衡,并且都会在最终得到平衡。
文章介绍:土耳其首付萨班哲,街道上所有丰田汽车蓝底含“SA”都是他家的产业,作为首富的孩子,却是含有残疾。他的两个孩子,一男一女,都是残疾孩子。但他却并不因此难过,苦闷,而是以一种积极地心态在当地建造残疾院,建造博物馆,为残疾孩子,世间做一些事情,留下仅存的美好。
我想,这就是生命的平衡,没有绝对的好,也没有绝对的坏。作为一个平凡的人,我们没有大富大贵,却有某一方面的美好,不是已经很好了吗?
或许你工作漂泊不定,但是你有一个可以时刻回去的家,有爱的滋润,有心的温暖;或许你没有一个和谐的家庭,但你有一个稳定的工作,你有自己的经济来源,独自,自由;或许你此刻心情糟糕透了,但是有默默无闻陪着你的她(他)......
生命的平衡在每一个时刻,也在我们的一生。
世事沧桑,我们在不断的彻悟人生的三昧。切勿因得意而忘乎所以,因一时的失意悲痛欲绝。倘若能做得如此,我们便领悟到了萨班哲平衡的艺术真谛。先生一样在世事的跌宕中历练,我们能够拥有他这样洒脱的态度,也能在生命的平衡中体味到人生潇洒的真谛。生命平衡的力量,不追悔过往,不叹息世事,期待未来,努力生活,一切都好。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7902409f47ff3dc1.jpeg)
第六个:一缕清风入室来(粗号字体借以引用)
余音袅袅,一缕清风来袭,不偏不倚,直沁人心。一缕清风,已经渗入你心堂。
文章中借以汪曾祺文章引言:作家汪曾祺说他曾见过一幅古画,画中有一间茅屋,一老者手捧一个瓦罐,内插梅花一枝,正欲放到几案上。画的题款是:“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由古画引到诗句再引到岁朝清供。岁朝,指一岁之始。清供,指清风入室。清供,是从很早以前给佛像敬献供品演变来的,最初供花草果蔬,后来渐渐发展到包括书画、古器、盆景在内的一切可供案头赏玩的文玩雅品,供放的时间一般在大年三十晚上或正月初一早晨,这是个很有意思的习俗。
“清供”,关键词是一个“清”字,古人也称之为清玩。既然是清供,供品当然要清雅一点古意一点为好。讲究的人家,会找出一个长颈的梅瓶,在里面装上清水,把一枝梅花插在里面。当然也可以插其他花卉,或摆放一盆水仙、兰花之类,但花不宜多,不宜花枝招展,也不宜五色杂陈,否则,就不能算“清”了,以水清花瘦为好,有简洁雅致之格调,无浮艳繁复之俗气。
这一段是作者描述古人清风入室的仪式感,特别清纯不带浊。确实是真真切切的清风入门。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好的习俗渐渐淡化,原本书架上摆放的书古器成了烟酒金银玉器亦或是周游天下的纪念品。这些摆设是满堆的,却少了一些雅致,情趣,多了一些俗气。
物欲横流的时代,未能等到清风入室,众人似乎皆已浑浊于世。若能静下心来,细品清风,那是多难求得。欢喜于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儒雅,细细领读,宛若一路清风。可,剩多少人能领略呢?
世间浊物将我们同化,形体上的圆态,精神上的欲望。
文中:一位先哲说过:“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这话隐喻的是物质与精神共同支撑生命的道理。面包是身体的粮食,水仙是精神的粮食,二者都不可或缺。在当今物资大丰富时代,一些人的贪欲却没有止境,有了两块面包,还想有三块四块面包,却绝不拿出一块去换不能吃也不能穿的“水仙”。过度的物化让人的精神“体态臃肿,脑满肠肥”,致使思想愚钝、视野窄小、境界低矮,甚至会堕落成为金钱的奴隶、物欲横流的帮凶。
——来自 何永康
且活一世,不能苟活,也不能贪得无厌,适时放下,捋捋人生,顺带一缕清风。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019fc32bdeef79f3.jpeg)
第七个:有趣的侧向思维
首先故事是从一次世界大战开始讲述起: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会战后期,得法两国交战,法国一名士兵一炮偏西本方向误打误撞将德国战炮主区打中,因此引发了爆炸,德国死伤数万,由此击溃德军。这件事情虽是误打误撞,但是也让引起了一个思考。
对于侧向思维的思考。侧向思维不是从正面的角度去思考,而是站在另外一个角度去思考和解决问题。
文章中讲述对于侧向思维有两点明确性:
1.目标侧向
由一件”等上厕所烦躁“事件为事例。很多人上厕所最烦躁的一件事情是什么?是等待,漫长的等待,因为等待,还会遭到客人的投诉。想的解决办法各式各样,但是都不行,把厕所改造,设置上厕所时间,增添厕所位置.....等等类似的办法都不可行。那怎么办呢?于是有人想出了一个办法,在厕所两侧贴上贴画和海报,包括各种趣闻和电影海报介绍。人们在等待厕所的过程中观看两侧的图画等减少了等待的烦躁。由此解决了这个问题。
2.侧向推理
这是一个过河人的故事,我想应该大部分人都知道吧!
过河人想过河,于是询问船夫们:“你们有谁会游泳呢?”很多船夫都说:我会游泳,即使掉到河里,我也能把你救出来。唯独一个船夫不会游泳,过河人定了定神,说:就坐你的船。
过河人为什么选择不会游泳的船夫呢?原因是不会游泳的船夫必然会小心地划船,坐他的船会更安全。
侧向思维的思考方法其实能解决很多问题,只是很多时候,我们很难从另一个侧面去思考这个问题,其实这也可以训练出来,试着从以上两个方法思考每一个问题,每一个你能解决或者不能解决的问题,都探求不同的方法,细细去琢磨,相信随时间的叠加,思考的方法就会有不一样的改变。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2677087045568ca1.jpeg)
第八个:钱学森之问
钱永刚讲述父亲钱学森的一角。从三个方面讲述。
1.父亲爱看书,饭后书房“进不得”
几十年的习惯,父亲饭后“闭门不出”,为保证不被打扰,他和警卫员说“凡是办公司打来电话都你接,没有特殊情况一律明天上班处理,若有紧急事件,你在上楼来叫我。
北宋诗人、词人黄庭坚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曰“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知识是日积月累的。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对知识的热爱,与其成就是必不可少的。
2.没必要拿满分
我有一次考试没有拿满分,老师把我叫到办公室,说:钱永刚,别的同学考试及格我应该鼓励,但像你这样努力一把,期末争取全部满分。我回家,如实跟父亲汇报,父亲不言,”扑哧“一笑,走开了。期末考试拿满分回来,父亲却说:“我觉得4分挺好的,没必要全部满分。
后来,我逐渐明白父亲的话,除了钻研功课外,课外的“闲”看与不看,对个人的见识与判断能力的映像很显著。
3.怎么回答“钱学森之问”
关于钱学森之问,相信很多人都知道这个问题,但是自2009年10月31日钱学森去世,这个问题至今任然没有得到解决。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就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钱学森之问与李约瑟难题一脉相承,它们都是对中国科学的关怀。
2005年,温家宝总理在看望钱学森的时候,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钱老又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钱老感慨说:“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够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
“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命题,需要整个教育界乃至社会各界共同破解。建议想了解更清楚的可以百度查找相关资料。
这里钱永刚讲到了形象思维的训练。
学校的基础教育受到应试观念影响,往往重视逻辑思维而轻形象思维。形象思维从“玩味”中来。
现在中学生寒暑假可能大多数用来补习功课,单我父亲中学暑假格外丰富。从识别矿石、举办展览到抓鸟捕蛇做标本,再到学习油画、山水画,接触摄影,交响乐等,每一样看似“不务正业”的锻炼,实际都是在提升他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审美意识等方面能力。
钱学森之问可能很大程度上是在教育和社会体制问题。真正懂得教育和培养人才的学校、教师,会全面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发展。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45554fb11e123b27.jpeg)
第九个:艺术的迷糊
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一个人对自己选择失败而感觉毫无动力的问题。
在一场演讲结束后,一位年轻人待所有人走完,跟我说了他现在的状况。
老师,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自己会什么?因为我发现,任何东西对于我而言都是毫无天赋可言。中考成绩一塌糊涂,没考上高中, 外出打工不到几天,觉得自己不能就这样一辈子打工,回家在亲戚的建议下,学习画画,但是刚学半年,感觉自己连三岁小孩都比不过,于是改学了声乐,学了半年,老师发话:不如你去学播音主持吧。
学了播音主持,深入这个行业才发现自己与“大牛”的距离那么遥远,绝望到低谷,发现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不会,所有需要天赋的自己什么也没有。
这位年轻人的一段独白,讲述了自己当前的迷惘。
作者给出一段回答:各行各业都是一个金字塔结构,塔尖是寥寥几位巨匠,基友天赋也有努力,还有专门为他们服务的时势;塔底的芸芸众生,没人知道他们是谁;而塔腰就是大量普通工作者,也许有一点点小才情,也许没有,但肯努力就足够了。所谓“大富由天,小富有勤”正是如此。所以,别纠结,既来之,则安之。
既然选择了一个,不要频频否定自己,我们做不了别的,就踏踏实实做着一件事情,谁也不知道未来会怎么样,努力就好,或许一不小心就成了一位名人了呢?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7e5d6341573fa40b.jpeg)
第十个:“自私”为爱
这是一个例子:上海徐州汇区有对老夫妻,爷爷86岁,奶奶84岁,结婚59年来,两人不是吃食堂就是下馆子,几乎没有在家做饭。两人都不会做饭,不做饭也不吵架。
有网友回复:如果做饭,可能早就离婚了。
好的婚姻是给各自自由。当我们说不结婚、不生孩子。其实是害怕婚姻的痛苦。如果有另外一种方式去结婚,就像那对老夫妻那样,一辈子不下厨房,两人没事儿就在外面,老了也不琢磨还得省钱给晚辈花,不其实也挺好的吗?
不论哪种生活方式,其实是你喜欢就是最好的,不强求,不过贪。
德国学者霍妮在《婚姻心理学》一书说,婚姻是两个大脑、身体、性别、灵魂、精神、希望、梦想、需要,以及不同个性的结合,只有彼此带着敬畏之心欣赏这种区别,各自才能最大限度享受生命,真心去爱。
好的伴侣,必是奇葩,彼此以最合适自己的方式相处和生活,不守规则,不秀恩爱,或者这恩爱秀出来,别人咽不下去,你们却甘之如殆。
十个故事,终于完成了,感觉还是挺多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5c394d08954e6bf7.jpeg)
回来的路,一个小时
六点走出图书馆,天蒙蒙的灰色,一场雨水已经下过了,路面或湿或干,树叶挂有点滴水珠,摇摇欲坠,历经一场雨水的洗礼,空气异常清爽,走出图书馆的那一刻,心情都变得舒服了许多。
吸收了那么多的知识,其实最开心的就是将这些知识整理成自己的,因为整理出来,可以和很多分享,分享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及收获,这是最值得自己开心的事情了。
今后的周末里,只要没有特殊事情,我都想做一个分享家,将所有看到的东西都分享出来。可能不仅仅是现在的小故事了,包括一场旅行,意见不可思议的事情,从小生活到大社会,每一件牵系着我们每一个人内心。
下周周末,我打算看一些艺术性的书籍,然后做一个艺术的分享,当然故事还是要有的,主要以艺术为主要引线。
可能因为看书的原因,对很多事情都看得很淡然,不怒不气,不争不抢,觉得自己的状态还是很好的,唯一的目标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在自己 工作上的能力。
走到半路时候,就突然有了一颗一颗的雨水滴落下来,忽然想着淋雨回去会不会很好呢?但是老天没有下大雨,这一两颗的小雨水就这样伴随我走到了公司。
写了很久,很久,感谢您认真阅读,愿我们在故事中共勉。
![](https://img.haomeiwen.com/i2370279/a3aa5854d9973473.jpe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