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坦布尔随想

作者: b36e08462ff1 | 来源:发表于2016-06-21 22:46 被阅读27次

    1

    终于要回国了,旅行的末端永远是被想家的心情所填满,因为计划的行程接近尾声,该看到的风景也已看完,旅行本身的新鲜感已经荡然无存,疲惫,困倦一股脑地袭来。穷途末路,自然就是想家的时候。

    仿佛,10几天前那个迫不及待地收拾行囊,想要出发的是另一个完全陌生的人。

    自古中国人就把出门旅行当作一门苦差事,形容出门在外的人都是沦落天涯,天涯孤旅这些落魄的字眼。

    现代化的交通,扩大了每个人的活动半径。于是我们一次又一次地,从一个自己已经呆腻的地方,去到一个别人呆腻的地方,去感受别人的生活,并谓之曰旅行。

    2

    旅行就像生活,并不是每一段旅程都会让人愉快,也并非每一次旅程留下的都是难忘的回忆。

    结伴同行,是我从大概10年前就已接触并接受的旅行方式,因为它很好地体现了一种AA精神,彼此迁就,平等互助,共同分担,没有谁必须要服务谁一说。这种所谓的AA,绝不仅仅指费用,而是所有的责任和义务。

    本次的土耳其之行,由于前期的沟通缺乏,以及组队的匆忙。在很多基本理念上存在分歧的情况下就出发了。当然,行前并未发现,或者说不愿细想,但在旅行的过程中暴露无遗。

    作为召集者(或者叫领队),我有很多需要反思的地方。前期由于工作繁忙的原因,确定的一些行程,按照以往的惯例,更多的是从成本和预算的角度考虑,可是今年出行的成员较以往有很大区别。这些考量在未充分沟通的情况下并未被充分了解,或许在他们看来更看重的是舒适度,而不是成本。这是我最失策的一点。

    其次,在对于旅行的理念和偏好分歧日益明显的情况下,没有主动站出来,把问题放在桌面上讨论,寻找解决。而是选择了逃避,忍几天也就结束了,这种软弱和逃避的想法,带来了更大的伤害。旅行也好,做事也罢,强行把理念不同的人绑在一起是没有好结果的。找到并尊重彼此的差异,一定是好过软弱和逃避。

    沟通和共识,永远都是人与人之间合作的基石。

    无论如何,对团队而言,我尽了我的本分,做了我应该做的事,整个行程未因我计划的问题,出现纰漏或是延误。-----被不被理解已不重要。

    3

    就要离开伊斯坦布尔回国,在这个城市呆了3天,除了蓝清、圣索菲亚教堂、地下水宫等必去景点之外,还留下了很多闲逛和溜达的时间。

    心情不好的那一天,坐在金角湾的岸边,以一个更平行的视角观察这个城市,像一个伊斯坦布尔人,而不是游客那样,在微凉的海风中,感受这座城市的脉动,穿梭的电车,汹涌的人群,不同的肤色,不同的宗教,有的人匆忙,有的人平和,还有大桥上悠闲垂钓的人们......

    不知道目的地究竟是哪儿,只是确认了码头的轮渡是可以往返的,于是随便跳上一班,从欧洲去往亚洲,船靠上码头,再买一张返程的票,再从亚洲回到欧洲,就像很多伊斯坦布尔人每天的生活那样,那个下午,我逡巡在博斯普鲁斯海峡之间,在两个大洲之间片刻往返。

    4

    拿破仑曾经说过,如果世界是一个国家,那么它的首都应该是伊斯坦布尔。旅行的收获还需要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慢慢品味和反刍。这是以后的事情。

    眼下重要的是,终于要回国了。于是开始想家,也开始怀念伊斯坦布尔。

    每一段旅行都只是生活的片段、点缀和插曲。但是它却能让我们活的更加广阔,更加从容。不再盲目,不再为点滴得失而焦虑。

    work hard,play harder, live hardest!

    that's the life should b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伊斯坦布尔随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bgd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