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戒365天训练营第3天
最近参加了公司的一个项目研讨,负责其中一个板块。接到项目后就匆匆开始工作了。工作看上去很简单,因为领导给了别的省的同样的项目资料。在忙了两天的资料修改后提交了自己的工作。今天早上领导开始组织逐个研讨提交的资料。在这轮研讨后领导提了一个总体存在的问题:
“做之前首先要明白我们的问题是什么。工作三个步骤: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些项目很多都没有清楚定义要解决的问题!”……
那么如何定义问题?领导没说,只能自己找了。
得到APP有一期专栏就是《做一个解决问题的高手》。里面强调了:解决问题四步骤:一、明确和理解问题,二、拆分和定位问题,三、提出解决方案,四、总结问题。
定位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而明确和理解问题又是定位问题的前提。
首先是明确和理解问题。这总共分三步:一是要找出对方关心的问题点。二是要明确解决问题的目标;三是要明确用来解决这个问题的资源。比如作为一个营销企划人员面对领导说要重新做一个活动。我们就要思考领导上次一次对这个活动的关注点。是签约数,营销员活动量,还是客户获客数。然后就这个指标达成的目标与领导确认,是做到100%,还是看日均增长,等等。最后盘点资源,上级公司的资源投放,方案支持等等。
现在要讲特别重要的拆分和定位问题了。首先要拆分问题,要把复杂问题拆分成最本质,最细小的元问题。这里可以用麦肯锡的MECE法进行拆分,“相互独立,完全穷尽”。把问题拆到最底层,再一一对应找出解决方案。比如找不到女朋友可以分成两个层面:一个是自身层面,一个是外部层面。自身层面可以分为硬件层面、软件层面。硬件层面又可以分成学历、收入、职位等。软件层面可以分为性格、兴趣爱好等。但要把问题一一拆解再一一试错找到解决办法非常麻烦。拆解完可以根据逻辑与经验迅速定位一个最可能的元问题,然后直接试验是否是影响最终问题的元问题。同时可以用思维导图进行罗列与寻找。
还有一种拆分办法是用公式思维进行拆解问题。拆分而来的小问题就是我们熟悉的KPI。而老板就是每天就是把目标拆分成KPI,然后分配给各个部门的人去完成的人。所以,学会了拆解问题就是用老板思维来思考呀。而我们也可以反向思考,完成手上这个KPI最终服务于哪个大目标。比如我想估计北京地铁的总运量=地铁数量*每条地铁装载人数。地铁数量=北京的地铁线数*每条线同时运作的地铁数量*每辆地铁每天运行的次数。每条地铁装载的人数=每辆地铁的车厢数*每节厢的核定人数*上座率。再比如一个城市理发师人口如何估计?打理头发的总时长=(总人数*打理头发人均时长*打理头发平均频次),总时长/理发师工作时长=理发师人数。
以上就是2种拆解问题,定位问题的办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