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纯经济学角度看,昆虫是非常适合做粮食的,数量多,养殖容易,据说营养成分也很高,一磅红蚂蚁所含的蛋白质,是一磅牛肉的一倍半,而且我们的祖先和亲戚,古代猿人和黑猩猩,都拿昆虫当过主食。早期人类,因为没什么武器工具,体力也不好,不能狩猎大型动物,昆虫就是主要的蛋白质来源。直到今天,很多地区的人类,比如北美和南美的印第安人,和东南亚一些国家,也依旧保持着吃昆虫的习俗,比如蛾子,蚕,蜘蛛,尤其是它们的幼虫。
那么,为什么我们总是感觉虫子不能吃呢?一些食品卫生专家首先说了,昆虫身上有各种真菌,细菌,病毒,对健康不利,但是猪,牛,羊这些我们吃惯了的大型脊椎动物,如果饲养,屠宰环境不好,它们的肉照样不健康。从概率上来讲,生吃昆虫,得病的可能性不比生吃牛羊肉高多少。反过来,高温加热后的昆虫,和牛羊猪肉,一样安全。第二,生物学家说,昆虫会导致我们过敏,可看看我们日常食用的其他东西,比如坚果,水果,到海鲜,能导致过敏的,比昆虫多多了。接下来,一些专家还说,昆虫让人联想到泥土,垃圾,肮脏的东西,人类发展到今天,越来越有洁癖,所以不想吃昆虫。不过哈里斯说了,大部分昆虫的生活环境很洁净,他们生活在广阔的自然里,远离人类和污染,吃的也都是植物。反过来,好多所谓高端的有机绿色食品却很脏,蔬菜和粮食,用的是粪肥,家禽,吃的也是虫子,可我们还觉得这样反而安全健康。
最后,这个问题,最终还得用营养学和经济学来回答,提出了一个“最佳觅食理论”,说白了就是获得营养和热量的投入产出比,用食物所含的热量去除以获得它的时间。比如,一个人类,花费四小时,抓到了一头野猪,又化了两小时,宰杀,处理,烧烤。这头野猪的肉,转化成热量,是两万卡路里,那么它的热量回报率就是两万除以六小时,等于3333。如果用这个角度看昆虫,就很好理解了,大部分昆虫,浑身都是硬壳,是一种名叫“几丁质”的化学物质,消化它,身体所需要花费的能量,比消化肉或者植物要高多了。比如南美印第安人吃的甲虫,按照我们刚才的计算方法,它的热量回报率大概是2367,比鱼,和一些坚果都要高,但是要低于鹿,或者浣熊。在鹿和浣熊比较少见的季节里,印第安人就会更频繁地食用昆虫,来维持自己每天的热量水平。所以我们可以发现,吃不吃昆虫,对于人类来说,不是因为它卫生不卫生,或者我们文明不文明的问题。而是要看,我们身边的环境里,有没有比昆虫的热量回报率更高的食物,如果一个地方缺乏大量野生,或者能够饲养的脊椎动物,那么这个地方的人,很可能不得不选择昆虫当主食,有鸡腿吃,谁还吃蚂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