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动静心打卡D5/R44(每轮7天·第44轮第5天/总第306天),完成✅。
都说“人生之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日常生活中,不知你会怎样对待自己的不良情绪呢?
“没有什么事儿,是一顿烧烤/撸串儿/火锅/大餐……不能解决的。如果不能,那就再来一次!”
如果这也是你更多采用的解法,那你就陷入了心理学上所说的“情绪化饮食”的应对模式了。
【情绪化饮食】,就是指一个人并非生理上的饥饿需要,而是受到情绪,特别是负面情绪的驱使,而去进食,想在短期内为自己提供一种舒适的感觉。
不只是我们常提到的所谓【负面情绪】:郁闷、忧伤、无聊、焦虑、失落、孤独等等。
其实正面情绪也一样,欢乐、尽兴、超爽……比如,开心时候的大快朵颐,欢庆时的大宴宾客,郊游览赏时的意兴正浓,对朋高论时的曲水流觞,与知己小酌时的投契安然。
【吃吃喝喝】似乎是最易想、易得的解法,仿佛可以应对一切。
那么,我们如何分辨情绪化饮食和正常饮食呢?
情绪化饮食通常是在平时正常饮食之外,我们仍然感受到不满足、想接着吃下去的感觉,并尤其会对某类特定食物有热切的需求和渴望,仿佛只有继续进食才能缓解当下的压力和情绪。
如果总是频繁大量的出现这种情况,我们大概率可能已陷入【情绪化饮食】的坑洞里了。
如果情绪化饮食真的能够随时救我们的情绪于水火之外,没有副作用,那可就太好了。可现实情况偏偏是我们还有另外一种心理机制,叫做【刺激适应】,即人对某种刺激带来的感受,存在着【强度递减】效应,慢慢在心理上就会产生“脱敏”的现象。
比如,第一次收到男友大棒玫瑰的女生,惊喜感动连连,可如果天天玫瑰,被同样的方式对待,估计就会习以为常,很快没有感觉了。
情绪化饮食也是一样,通过加大食量、变换食物种类,不但无法长期、有效地改善我们的情绪,反而还存在身体变形、营养过剩、增加暴食症隐患等恶劣副作用。
由此,饮食和情绪抚慰之间的关联,不但没有加强,反而逐渐变弱。在慢慢不再有什么明显效果的时候,副作用和其它疾病的症状,就渐渐“养成”浮现了。
长期的情绪化饮食,不但不能改善情绪,还会诱发心理疾病。食物是好东西,但不是所有的好东西,都会被合理使用,产生好的效果。
明天我们就一起来看,在【大吃一顿】的现有策略之外,我们还有能有什么好办法吗?!
我是水沐,今天收到友人私信,无法享受新婚燕尔期快乐的她,几乎迷失在伴侣与其家人的负面评价里,满心委屈而不得解,似乎越认真、越在乎,越无法自拔……
也许,是时候在【实战应用心理学】的领域里探索成长了。君子【反求诸己,尽管知易行难,也得继续】,不是吗?
感谢同在。一起加油!我们明天继续 。✨🪞
【亲密关系】总有机会是可以甜蜜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