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语文老师不应该害怕问题,因为解决问题才能不断提升自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不断的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才能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下是我本学期语文教学的反思。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3bc91152ae481f41.jpg)
一、名著阅读课没有恰当的教学方法,阅读教学流于形式。忽略了文本对阅读教学的示范作用,失去了阅读教学的最佳时机。不少学生不读规定的名著,阅读比较消极。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528e1a0c8410a121.jpg)
我认为:对课文的处理决不能仅仅停留在把课文讲懂讲透上,要善于从课文中归纳出具体的阅读方法,对学生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在名著阅读教学时,每周利用自习安排两名学生讲一讲名著里的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每半学期组织一次名著阅读知识竞赛,安排学生出题库,而后举行竞赛,评选优胜小组。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f67e641ac981bedc.jpg)
二、作文教学一直是弱项,无法迅速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作文本不能及时批阅出来,写作和讲评的时间拉的太长,也浇灭了学生的作文热情。
我今后作文教学的打算:下定决心,排除干扰,力争本周布置的作文本周批阅出来,每节语文课前读一篇学生优秀作文,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利用我的自媒体,刊发学生的优秀习作。开展作文互阅互评活动,使学生能判别作文的优劣,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84d875933f1237c3.jpg)
三、我语文教学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效率低下。虽说教了33年的语文,大多数课文已经烂熟于心,不需要在备课上花费更多的时间。但因为年龄大了,在抓学生方面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尤其在批阅语文作业方面,我感到我的效率还不及年轻人的一半。加之人越老越慈祥,对于完不成作业的学生,或是知识没有掌握的学生常常网开一面,也阻碍了我教学成绩的提升。因精力有限,当班主任每天填写的各类表格多,也就占用了我宝贵的备课以及批阅作业和思考教学的时间,要能全身心的投入教学工作当中,必须从表格当中突围不可。
![](https://img.haomeiwen.com/i14149621/7dd974136b8d75cb.jpg)
四、文言文教学效果较差,虽然上课学生答问积极,课堂活跃,但学生文言文考试答题较差,课外文言文好多学生读不懂,答题胡写乱做的问题比较突出。要改变这一点,必须加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训练,可以安排一些有趣的文言短文当堂训练,亦可以当堂检测,以测促悟,提升学生的课文文言文阅读能力。
当然我的语文教学也有如下优点:
一、我在语文教学中能投入激情。上课时我声情并茂,能够吸引全体同学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在教学时,我特别注意教学形式的有趣和有效。使广大学生能积极参与进来,有助于学生内化知识。
二、我重视学生的写作练习。这或许与我喜欢读书和写作有关吧。我把批阅学生的周记和作文当作乐趣,每周都要开辟一节课,朗读学生的优秀周记,好的大加赞扬,并用手机输入,用简书编辑,发往两班的QQ群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语文课堂中,我喜爱微写作,即用五六分钟,用课文中的写作手法,安排学生写一个小片段,或是结合课文内容写一个小场景,或者续写一个小结尾。此项练习用时虽短,但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效果不错。
再次我尊重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水平。在教学之前,我读透课文,为学生语文学习而设计教学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归宿。所以在备课当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找准学生的现实起点,顺着学生的思路设计教学过程。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就加大训练的力度,更不惜花费十几分钟来一个想象写作练习。我在课堂善于倾听学生的发言,关注学生的想法,课堂教学按照学生学的规律进行。
三、我喜爱批阅学生的周记,以下是我批阅学生周记的感悟:
每周一,我的桌子上就会有两摞学生的周记,然后周一到周三,我一有闲时间,就靠在沙发上批阅学生的周记。有同事不解,说:“你天天阅周记,负担不轻,有用吗?”我一笑置之,又有同事说你读学生周记的时间完成一些要交的资料吧,免得人家通报你。我只想说我乐意,但我不愿意把时间费在那些只是应付检查的资料上,觉得那才是浪费生命。
批阅周记,我能真实地体验到孩子们鲜活的生命,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喜怒哀乐,我愿意沉浸在孩子们对语文喜爱的的自我陶醉中,我期望能在孩子们的周记中看见我的影子,周记才是我们的精神阵地,周记才是我们心心相惜的温馨时刻!
只是批阅作文让人动怒,每次批改大同小异的文章都让人苦不堪言。不是孩子们不会写作文,而是孩子们不会写符合“要求”的作文。最近也在思考孩子们的作文为什么大同小异,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轨迹略同,是因为他们不会观察。
而我希望周记练习,让孩子们写自己想写的生活,这样就会有话可说,爱打篮球的可以写打篮球,爱妹妹的同学可以每周写写可爱的妹妹,喜爱家中小狗的同学可以每周记录一篇关于小狗的趣事,周记练习,随性随心,书写真感情。
我喜欢将学生的优秀周记读给学生们倾听,更喜欢将好的周记用语音输入修改之后,配上图片用美篇编辑发完两班的QQ群,让孩子们及家长浏览。我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激发孩子们的写作热情。
四、利用网络平台,不断书写语文教学感悟,并和铁皮鼓、刘祥、杨爱华持续交流,以下是我的教学日志题目以及网友的建议:
1、《语文课向数学课看齐》
刘祥老师:其实,你所说的两种类型,归纳起来,就是一种让教学内容来自学生,另一种由教师确立内容,让学生依照教师的引领逐步抵达教学目标。这两种方法,并没有冲突,倘若往深处看,都应该有一条清晰的思维训练的主线,也都应该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指引。第一种方面,应在自由中隐藏统一,第二种应在统一中激发自由。有机交融,课就既目标明细,又生动活泼了。
我的回复:谢谢指点,发现式也要在自由中隐藏统一,怪不得我觉得让学生提问学生回答引导我的教学显得有些乱,是欠缺统一啊。
2、《尝试以练为主线的课堂》
王海萍老师:读一读、悟一悟、写一写、说一说——正是语文学习的真谛。特别是读而写之这更是调动学生全员参与语文学习的灵丹妙药之一。
杨爱华老师:听说读写成为语文课堂上学生的活动主线时,语文课的效率就有保证了。
四川也人:如果,语文课程的价值,就是一个标准化测验一网打尽,上面的文字,其结论非常容易得出,那就是第二种教法OK。问题是,语文课程的价值可以用标准化测验一网打尽么?
我的回复:不能,关键要看合作答疑解惑是否能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3、《继续尝试“不讲”的语文课》
杨爱华老师:支持你的尝试,也可以让学生自己讨论确定学案。
四川也人:学案是一个要审视、慎用的东东。弄不好,语文学习就沦为学案写作了。长此以往,能写多久?我的学生也有学案,但那第二层级的问答题啊,多如牛毛,几乎是一种“恶”。提问烦琐之极啊,学生在这上面用功越多,可能不是提升智力,反倒可能浪费智力。用大功做了学案,除了看似瞄准考试之外,可能别无其他意义。语文的课程的真善美内涵,也就自然免谈了。用功学案的最大动机,是应试恐惧,不是语文教育。
杨爱华老师:也人君的学案也不知是怎样让学生来参与的,我所指的是对于一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文化基础来进行自我策划:怎么读、有哪些疑问、怎么解决、积累什么、如何展示和交流自己的阅读收获、赞同作者的那些观点和表述方式、不支持那些观点和表述方式等等,这种学案,实际就是学生自己认可和符合自身阅读水平的学习方式和方法。
四川也人:我们的学案与练习册的不同,在于对课本内容用问题肢解得更为精细,而已而已。杨老师的“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文化基础来进行自我策划”真是一个美妙但愚以为是尚未深思的时髦想法。我只问:如果学生的兴趣是天天读流行小说、看风月电影而不读课本呢?学生可以参与策划,但并不是他们独自决定计划。无论什么国情,都不可能完全由学生决定某门课程的学习。当然,杨老师可能另有见解,欢迎提出来。
杨爱华老师:呵呵,也人君断章取义了。您为何去掉:“我所指的是对于一篇文章的学习”呢?这是前提。假如指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那就是另外的指导方案了。学生的兴趣可以培养,也可以迁移,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去阅读和欣赏优良文化。
四川也人:一样的,加上这句也是一样的。实质没变,因为课程总是一篇篇文章学习构成的。这只是一个量的变化,不是质的变化。杨老师细想吧。
我的回复:学生依据学案的学习,不是像考试那般做题,否则语文的趣味性就被损伤殆尽了,学案解决的是学生如何学习的问题,我和杨爱华老师探讨的由学生自定学案,也是解决学生们想学习什么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4、今天上了语文公开课
刘祥老师:王老师,看了你的课,一点建议,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可否先引领学生对问题进行有效归类?归类之后,再依照文章结构一步步处理。有些问题,比较个性化的,还应该留作课后私下交流。
我的回复:感谢刘老师,这样做就不会出现发现式教学思路混乱的现象了,再次感谢你!
今后的语文教学中,我必须虚心学习其他语文老师的先进教学方法,不断学习高效课堂理论,并在我的语文教学中不断实践,努力提升我的教学能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