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写个讲书稿,讲《创新者的窘境》这本书,很没有头绪,想想有两个原因让我写不下去
一是这是第一次写讲书稿,没经验
二是我对这本书不是完全信服。
最重要的肯定是第二点,我自己都不信服里面的理论,怎么写讲书稿?
可是我凭什么不信?很多知名企业家在很多地方都提到过这本书的理论。
后来我自己自圆其说了一下。
首先我自己并不是完全不信,我当然知道这个理论是正确的,书中的例子是真实的,但是我有一种奇怪的想法:明知道是正确的,就是不愿意完全相信。
然后是这个理论本身,极其适合在适当的场合讲出来。
作者本人看见我的言论或许会被气死。
但是似乎在世间的那么多理论中,有很多理论天生就适合被传颂。
社交时说六人和150人理论。
看科幻电影要讲相对论和薛定谔的猫。
这些都是谈资,那么创新者的窘境应该也是一种谈资所以那些知名这者会是不是提起他——因为它够直白,够浅显,又够一针见血。
既然被当做了谈资,就一定分量足够。
但是我为什么不信呢?大概是因为,这个理论在当代,尤其是在当代中国有些站不住脚。
首先在战略上,这本书的影响力可能足够大,现在的企业家都知道了,顾问团也越来越强大,这样的窘境,已经可以避免了。
其次在时代上,颠覆性技术的门槛越来越高,而大公司越来越重视科研投入,颠覆性技术出现在小公司的可能性降低了。
然后在市场上,市场评估制度越来越完善,将有可能是颠覆性技术的小市场忽略的可能性也在降低。
而现代夺人眼球的往往是那几家互联网公司,实业一直很低调,每次实业高调总是被曝光才有。
所以,在视野里“创新者的窘境”很难再出现了。
但是也确实存在,比如柯达和诺基亚的没落,还有美国百思买与亚马逊的斗争其实都可见一斑。
想到这里,我还真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