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允炆,男,射手座,南京人,理想主义者,明三代,21岁当皇帝。祖父朱元璋,叔父朱棣,一个为他打下了天下,一个从他手中拿走了天下,自古帝王家最是无情,道是无情却有情,就说在和其叔父朱棣对战中,明令将士不得伤害朱棣,然后就这么拱手让走了皇位呢,成王败寇,最终一场大火消去了其在明宫的生活痕迹,据最新考古发现,其并未死在那一场大火中,隐身市井,改名换姓为让銮,并在多处留下暗喻自己就是建文帝的诗作,嗯,我愿意这么相信。
简单的聊一聊我眼中的朱允炆这个人呗,那朱允炆这必须的是含着金汤匙出生啊,其父朱标,早早被立为太子,其父有着最强的教育阵容,徐达,李善长,刘伯温,宋濂,几乎囊括当时大明朝军事政治文化的所有精英,然后老朱也很满意,觉得这好不容易打下来的天下可以放心的交给这个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仁明太子,以后必将是一代明君,什么恢复生产啊,经济社会发展啊,大朱帝国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啊。奈何天不从人愿,朱标死了,永远的停留在了37岁如花一般的年纪,也对,如果朱标不死的话,整个明朝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朱元璋死后,朱标继位,理想发展的话,朱标在位期间,这朱允炆也就长大了,成熟了,政治手腕治国平天下,也就没有朱棣什么事了,也可能我大北京就不是现在的大北京了。历史容不得假设,现实是这朱标一死,朱元璋很伤心啊,自己年纪也大了,只有赶鸭子上架,对朱允文小同学开启填鸭式教育,还没教育好呢,朱老驾崩了,小朱同学,就在21岁的年纪风风光光的登上了至高宝座,嗯,在爷爷选定的三大谋臣方孝孺、齐泰、黄子澄的辅助下准备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事业,先是取消了祖父制定的73条过于严苛的律令法典,然后减少了土地税,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感觉贞观之治啥的那都不是事。不不不,不比玄宗情境,朱允炆同学还是有心头大患的,那就是藩王啊,也就是几个叔叔伯伯依令占地为王,现在小朱同学登基了,害怕这些叔叔伯伯们来抢饭碗,于是决定先下手为强,嗯,于是废了周王、湘王、齐王、代王、岷王,理由不尽相同,目的只有一个:边玩儿去,别抢我饭碗。记得哪个藩王来着,人家明明一心在田野诗文,无心政治,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放了一把大火,向这冷酷的现实开了一炮,爷不陪你玩了,爷很伤心,爷觉得恶人自有恶人磨,等人收拾吧你。嗯嗯,然后我们自带主角光环的朱棣同志出场了,准备收拾一下这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小侄子,当然前期小侄子占据各种制高点,什么伦理纲常,兵多将广,天下是他家,今年不轮庄。朱棣同学在当时第一谋士姚广孝的辅佐下,在小侄子的助攻下,自带刮风光环,顺应天命,靖难成功,替小侄子当了回家,史称永乐大帝。说说我眼中的朱棣和朱允炆呗,经过历史的检验,我认为朱允炆被打败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阅历太少,没斗过兵油子老江湖朱棣;二是这谋士水平不行啊,用人水平不行啊,毕竟当时的第一谋士是人家姚广孝,并且朱棣上位后,人姚广孝安安稳稳的寿享天年,这就是本事,不服不行;当然朱允炆同志的三大谋臣虽无平天下之能,但若治国想也不差,可惜后来一杯黄酒敬苍天;三是你总是心太软,看不清形势啊,这靖难啥意思啊,你以为闹着玩呢,你以为你们兵力悬殊,皇位不能够丢,还能保一个仁慈孝顺的好名声?心不狠,立不稳,还真是呢;四是不得不说说这个自带刮风光环的朱棣同志了啊,一股浓浓的天命之人的感觉扑面而来有木有,几次战役中,在危难存亡之际,就那么自然的刮起了保朱棣风,原谅我浓浓的宿命论,史学家都说不明白,我觉得这事有意思,命中注定,天命所归;五是我觉得吧,从后世发展来看,我觉得小朱同学解脱了,一朝脱离王权富贵,自此天下才是他的天下,当然朱棣迁都北京啊,政绩卓著啊。叨叨叨,估计也没叨叨明白,就写个作业,上天有命,看清形势,找准位置,励精图治,顺其自然,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平常心平常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