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成长励志想法读书
女人,请多爱自己一点

女人,请多爱自己一点

作者: 觉知是一束光 | 来源:发表于2019-03-09 00:01 被阅读0次

        前段日子,我参加了一个心理沙龙讲座,其间一个调查问卷题目是这样的:“女人应该做到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并能照顾他人。”答案是选择题,有部分同意,完全同意和不同意,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完全同意。同一组学员讨论时,其他两名女士和一名男士都选择了部分同意。对于从小成长在世俗传统家庭长大的我来说,确实有些颠覆观念。积累学习了心理学一些常识后,我反思,原来我一直将这个选择题作为自己的一种“正确”的人生教条在执念,当工作、家庭和自我成长没有平衡的太好时还会在内心对自己产生质疑,甚至自责。。。而我,却从没有真正询问过自己心中的那个小女孩是否真的认同,我真的爱自己吗?

          快节奏的信息社会给新时代女性贴上了更多令人咂舌的标签,“女汉子”,“全能母亲”,"丧偶式育儿"。。。这些词汇显示了女性的觉醒强大,同时也透视出她们某种无力的防御和投射。原生家庭的不完美,母婴共生关系的匮乏或畸形会让她们有违内心地去“努力”践行思想烙印中的道德观,或者不断证明自己的优秀。

        一、被道德资本绑架失去灵魂

          何谓道德资本?古人有“、贤、良、淑、德”,当今有“善解人意”,还有一种最简单的词语叫做“付出”。我一位朋友的妈妈就是一位为子女辛苦付出的母亲,她一辈子勤劳善良,为家庭忙忙碌碌,且中年丧夫,一直没有改嫁。朋友从小到大就是在一个不断听妈妈诉说她的辛苦不易,需要孩子不断肯定和认同她的付出的环境中长大。朋友爱她的妈妈,但是也无意中透漏了她的恨。妈妈的奉献付出如一个沉重的道德枷锁,让她喘不过气来。她想到外地工作,想与没有经济基础的男友结婚,都觉得对不起她的妈妈,因为她妈妈的付出让她感到从来都不是母女间自然的情感流动,而是情感的绑架。这样,她只能痛苦地通过不断重复童年的剧情模式,有违内心地去“孝顺、听话、顺从”来抉择自己的生活,不断回应妈妈,似乎这样才是“正确”的人生。这是“善解人意”吗?显然不是,只是一具没有灵魂的畸形躯壳。

          二、被隐蔽的“权力”控制失去自我

          典型中国式家庭中父母和子女的关系都容易陷入“权力等级”角色中。我自己小时候经常的剧情就是父母的教导、评判、控制、指责,见了生人要有礼貌,不能影响别人,要为别人着想。。。似乎不这样就显示不出他们的正确,为我好和对我的爱。我做什么事情都好像放不开手脚,最后,造就了缺乏自信和主见,不懂拒绝,扮演“乖乖女”的形象。另外一个负面影响是缺乏对世界的主动认知和深入的思考探索欲望。学习了心理学才开始看见、觉知,不断痛苦的反转自己的惯性模式。可见,这样也不是真正的温柔体贴,因为这样的我容易在家庭中计较付出和得失,产生心理冲突,容易耗费心理能量(因为过多关注他人)而没有照顾到自己的内心。

          三、被“不优秀,不配活”的猛力失去方向

            有一种从小缺乏母亲关注呵护的母女关系容易造就孩子长大过程中不断通过努力来证明自己足够优秀,从而得到母亲的肯定和认可。这样的人容易成为‘’全能自恋‘’,即认为自己可以通过不断改变和完善成为最完美的人。内向的要逼迫自己成为八面玲珑的,不太喜欢烹饪的却为了孩子要立志成为厨房达人。而恰恰就是这样的用力过猛让自己倍受伤害。现在的‘’女强人‘’,‘’全能妈妈‘’因太过独立包办反而让自己的老公感觉不到家庭中的被需要和亲密关系而渐行渐远;在朋友圈里各种晒十八班武艺,各种‘’孩儿控‘’而刷存在感的妈咪们内心实则充斥着孤独空虚...这样的女人也不是真正的能照顾他人的人,用力过猛反而让最亲近的人置身于千里之外。

            我一直很推崇李雪老师在《走出剧情》这本书里的观点,让自己在爱与自由中呼吸,呵护好自己内心的那个小孩,看见,觉知并接纳她的好与坏,陪着她慢慢走。爱自己,不是活成愿你所是,而是如你所是。爱自己,就是将更多能量投射到自身,只有把能量用于发展真实自我,直接走向自己的目标,就不再是被物化的第二性,才能有更多能量爱人。

            女人,请多爱自己一点。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女人,请多爱自己一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mdp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