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吃货不孤独
图 | 网络
前些日子,有幸观看了刘墉先生在中国传媒大学的演讲视频,应该是2015年有关他的新书《不疯魔,不成活》的推介。演讲里面刘墉先生侃侃而谈,嬉笑怒骂,有时候学个方言,有时候唱个数来宝,有时候朗诵一段长诗,有时候说个段子。非常有趣的一位老顽童。
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看刘墉先生的文章最早是那篇“点一盏心灯”,那时候刚上高中,在电台听到的这样的文章,听完之后感觉心头暖暖的,眼睛湿湿的,以前从来没接触过这类文章,没有任何免疫力,听完之后。感觉,人家这文章,说的都是人话啊。怎么就那么感人。
不负我心,不负我生接下来就是读他的“自己”系列,就是《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三部书基本上以一个父亲给儿子写信的口吻来叙述一些人世间的道理,因为那时候自己也是个此间少年,而这种长辈的苦口婆心,用一些小故事,来说一些人生真相,让人感觉耳目一新。非常受用。
我在自己的同学中听到的对这三本书的最经典的评价就是,一次打饭的时候后排同学说:“刘墉的书就是好,我看了他的书,早上我能早起了。”我心想,如果刘先生若能听到这样的评价,心中也应该甚是欣慰的。
读了刘墉先生的自己系列的书以后,我记得那个时候的自己的确是用过一阵子功的。当然,用功会有一定结果。但是人的惰性就是如此,短期结果达到以后,就不再努力了,所以后来就有所退缩。
直到再次被刘墉先生再次感动,是后来开始玩微博的时候,居然发现,他也在用微博,并且发现,除了自己看过的那几本书以后,他一直在画画,写作,后来又出版了一系列著作等身的散文集、画作。直到近期看他的演讲的时候,我一边听,一边惭愧,这么多年,老人家一直在努力,而我呢,却进步不大。这位已经六十七岁了,等我到了这个年纪的时候,我会是什么样子呢?
不负我心,不负我生所谓的言传身教在现实生活中,身教的影响远大于言传。所以,我们看到,刘墉当年文中的那位刘轩,现在也有一个成功的事业了。通过刘氏父子这些年的成就,我也能理解,当年的那几本书,远不只是简单的说教,而是一位父亲给儿子的一种交待。
图这次演讲中,刘墉谈到了一段对话,是与专程从台湾飞到北京看自己画展儿子的对话,其中有这么一句“老爸这么老了,还这么拼。”听着让人不胜感概,真正是应了他自己说的那一句“不负我心,不负我生”。
尤其是在《不疯魔不成活》这本集子里面,刘墉先生提到他到了中年以后“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的想法让自己很有压力。常常是“有一阵子到了睡觉前就犯毛病,不是说自己写了文章没画画,就怨画了画没写文章,再不然怨书读少了。”
究其原因,就是他觉得“自己怎么能不向圣人看齐呢?这不是曾子的‘一日三省吾身’吗?还有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言语乏味……’”然后刘墉推究出来结论“可见跟我有同样毛病的人不少,他们不靠外力逼,而靠自省,往往能有成就。”
先生的思考很深刻,一个不断自省的人,不靠外力逼迫,往往才能做出一些事情。
不负我心,不负我生其实这个自省的过程别人是看不到的,就好像我躺在被窝里面在挣扎起床还是继续睡的时候,别人是不会知道我在挣扎的,但是自省的结果却是别人都能看到的。起床了,就是自省了,继续睡,那就是没有自省。尤其是长期自省的结果,配合时间的作用,众人会更加看的更加清楚。
比如说,过了一年,朋友与咱相见,诶,不错啊,小伙儿,你最近四块腹肌成了六块啦。——这,很明显是夸咱有自省精神和行动力。过了一年,朋友与咱相见,诶,不错啊,小伙儿,六块腹肌资源整合啦。——这,很明显是夸咱的腹肌团结(超人的惰性)。
不负我心,不负我生庄子说过“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时间是个很奇妙的东西,很多微小的东西,配合时间总会发生很神奇的化学反应,有时候一件小事天天做,结果有一天会变成大事。同样,一件大事,时间长了最后竟然变成了一件小事。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不要考虑大事了,每天做一点小事吧。比如写写字,比如看看书,比如跑跑步……要是觉得自己做不到,试试看看刘墉的书,或者看看刘墉的个人履历。
每篇一句:
我们最强的对手,
不一定是别人,
而可能是我们自己!
在超越别人之前,
先得超越自己!
——刘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