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世间,作为芸芸众生的我们,一般人都会有表现欲。
当然其表现欲因不同的人其表现得程度是大不一样的,有些比较强烈,有些比较平淡,有些介于两者之间。
有些人因为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而气馁,而撂挑子,甚至跳槽到其他单位。
而有些人脚踏实地,埋头做好本职工作。不问名利。
最后那个跳槽的同事,后来得知他近段时间又跳槽了。现在工作不如意,生活不顺心。
反而是那个脚踏实地,埋头做好自本职工作的那个人,最后在单位里年年被评为先进个人,模范工作者,优秀员工,职称晋级他都是排在最前面。
越是不想名利的,名利还偏偏来找他。
越是整天想着名利的,名利就离他越来越远。
这个在我身边的例子就很多。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更是不计其数了。
《新语》里就讲到了
王戎云:“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与之言,理中清远,将无以德掩其言。”。
这里的太保就是指的王祥。
王戎说:“太保王祥在正始年间,三国时魏帝曹芳年间,不属于清谈中能言善辩的人。然而一旦和他谈论起来,就会发现他的言语有理有据,意味清净深远。恐怕是他崇高的德行掩盖了他的善谈吧!”
王祥平时给人的印象不是那种夸夸其谈的好辩之人,而是给人以默默不闻的印象。
可是每每真是与他交谈起来,才发现王祥说话有理有据,条理清晰,意味深远。
只有德行高尚的人才会这样把自己的善谈的特长给遮盖住了。
他们不在众人面前显示那些表面的浮躁的东西,而是把自己真正的内涵藏在心里。
《世说新语》这则故事形象说明了刘安《淮南子主术训》所说的“非道不言,非义不行,言不苟出,行不苟为”的说话原则。
就我个人而言,自己感觉,总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别人的中肯,甚至赞美。如果没有别人的认可和赞美,我会觉得做事很没劲,没动力。
但读了《新语》这这篇德掩其言的小故事后,我想:以后做人不能太浮躁,不能因为得不到别人的中肯而给自己心理负担。
即使得不到别人的赞美和赏识,我也要埋头苦干,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
不能以是否得到别人的夸奖来作为自己前进的动力,那样就有些小孩子的秉性了。
毕竟我是成年人了,脚踏实地的,一步一个脚印,把德字记心间,练好内功,把自己的专业技术做到极致,让内心的道德准则成为我奋发的原动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