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有一个闺蜜。从我嫁过来开始她总要隔三差五告诉我她这个闺蜜周阿姨资产如何如何雄厚,孩子如何如何优秀,人生如何如何潇洒,这样的人儿光是听,就让当时是全职状态的我心生向往!
在我家儿子出生的第二年,我见到了婆婆口中这位堪称人生赢家的闺蜜。
“耸拉的眼皮,乌青色的眼圈,三层加厚粉底外加憔悴不堪的神情……”实在是让我联想不到这是婆婆说的那位?嗯,人生赢家?连婆婆也难以置信的惊呼:“小周,你怎么变成这副模样?!”瞬间我在就脑补了几个“老公搞外遇?公司遭遇破产?亦或是身体出了问题?”的画面。
周阿姨歪坐在沙发上,尽管打扮得珠光宝气,但都掩饰不了从内散发出的灰败气息,她端起茶喝了一口:“去年不是添了孙子嘛,儿子媳妇要外出打拼,孙子只好我接手了!”说完又喝了一口茶继续:“老姐妹啊,这一天天一夜夜的,我扛不住啊……”
原来,都是“陪睡”惹的祸。
“宝宝就是个天使和小恶魔的矛盾体,尤其是到了睡觉时间,我都讲了一次又一次的睡前故事,扮完了世界各国的怪兽,已经累得睁不开眼睛直不起腰骨,可宝宝还是精神得不得了!有时候,他还没睡,我就已经睡死过去了,可宝宝硬是把我给拍醒或者踢醒,这样的日子,三五天下来我就散架了!老姐妹啊……我该如何是好?”
婆婆听得目瞪口呆,我听得感同身受。天使宝宝从来都只是传说,就算有,也是少部分或者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家长们下了苦功夫培养出来的。对!天使型的安睡宝宝在我看来就是培养出来的。
著名儿科专家威廉·西尔斯医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在宝宝出生后的头几年里,我们需要帮助他培养起健康的睡眠态度,让他把睡眠看作是一种愉快的、平静的、必需的状态,而不是什么可怕的事情。”
一个婴儿从呱呱落地,他就是一张白纸。即使是有特别不好带的宝宝,但在经过一段系统修炼之后,都会有飞伸的空间。
我的孩子从婴儿时期,我们就开始让他习惯“睡眠程序”。比如9点睡觉,那么在此之前可以先来一个睡前准备,洗洗手脚,洗洗小屁屁,更换新的尿不湿和睡衣,并告诉宝宝睡觉时间到了。接着请把灯光调暗,可以放上一些舒缓助眠的音乐(这个可以自行选择调整)最后把宝宝放在小床上,把手放在她的胸口。
有的朋友会问:“孩子就这么乖,任你放在床上不哭闹?”不哭闹,那是不存在的!哭闹了就把他抱在怀里,在当下你的世界只是孩子,轻轻地拍拍他给予他安全感,并告诉他“妈妈在你的身边”,停止哭泣后再次放进小床。
到了孩子慢慢长大的时候,洗澡刷牙这些技能是孩子自己能做的事,在这当中还可以彼此分享一些开心或者不开心的事,也可以给孩子读一篇绘本故事,并让他们知道这是睡前完成的最后一件事了。曾经孩子也有闹别扭不愿意睡觉的时候,而我只是轻轻的牵着他的手,把他送进小床,然后关门出来。
这并不是一次两次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达成的事。我们所做的就是让孩子知道睡觉时间该做的事,有些时候就是这么坚定的一个过程,会让孩子知道并影响他们。
周阿姨半信半疑的走了,她表示想尝试一下我的做法。我没有办法下任何结论,如果她在几天后来找我那一定是来找我对峙的!她可能会发现对她毫无用处而且惹得孩子哭闹更甚!但如果她是在尝试了一大段时间来找我,我相信她一定会找出跟之前生无可恋的陪睡日子的不同。
关于睡觉问题,难也不难。难的是我们如何放下心中因为孩子不睡觉的焦虑急切,给予孩子足够的耐心。不难的是只要我们愿意倾听孩子的声音,解决问题的同时把睡觉程序放上日常惯例并执行,虽然这个需要时间,但时间会证明一切,不是吗?
宝宝睡得好,大人就睡得好。或许家长们可以尝试在耐心和约束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让你和你的宝宝都拥有香甜的睡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