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还有最后的十几天,屈指算来,这一年还算是收获满满。
顺利结束了职场生涯,回归自由自在的生活;
及时赎回了一半的基金,减少了现金流的投入数量;
最大的收获还是在写作这条道路上一直勇往直前,而且按着自己的节奏走,不掉队,不慌张,积累了200万文字。
2023年是我码字的第四年,从刚开始的日更几百字,到目前顺利日更几千字,日更5000是标配。
刚开始写作是因为情怀,就是想用文字记录生活、书写感悟,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记录下来,可是写着写着竟然有了自己擅长的领域:写系列文和故事文。
也许有人会调侃:“写那么多也没有见你投稿成功,也没有看到你的文字在别的平台荡起水花。”
这是事实,真的没有投过稿,我知道自己的文笔有限,刚开始的时候贸然投稿,被拒稿是一定的,那样会打击我的写作热情。
我最长的系列文只有23万字,多半系列文也就7——10万字,而且没有修改,也没有修改的价值,目前的写作水平费精力修改,还不如开新篇继续练习呢。
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亦或是写作,我都信奉完成优越于完美,这样认为,也是这样行动的。
比如最近在手的系列文《在路上》,从家乡出发的那一刻开始记录,目前已经有四十多个章节,有我去景点的轨迹,也有身边看到的不同寻常的事情,还有不经意间的感悟。
人在生活,记录就不会中断。
同时更新的系列文《90后的婚恋观》,不同的类型有不一样的婚恋观念。
我的孩子也是典型的90后,她的同学、朋友大多也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性格不相同的孩子,对婚恋的态度自然差别很大,有选择不婚的,也有结婚不育的,还有靠婚姻少奋斗20年的,也不乏有受原生家庭影响恐婚的……
故事文自然是刻意练习的,这源于我对长篇小说的观念:长篇小说都是一个个故事串联起来的,写不出长篇小说,就先写好故事文吧!
就这样,每天更新一篇故事文,在更新一篇系列文章节,偶尔写一篇碎碎念,每天几千字就出来了。
目前在《1000天不写就出局》打卡的数字并不是每月码字的全部,800字以下的碎碎念不屑于打卡,还有一部分不方便发布的文字在文集《心路》里雪藏,权当是私密的心情日记吧!
收获不小,困惑也大,那就是不能长期用脑,每天的命题只能挑选着书写。
以前我就有轻微的神经衰弱,睡眠不好,但不影响我的正常看书、写作,加上适当锻炼状态不错。
可是2022年年底当了小洋人那一段,病毒侵害了我身体最薄弱的器官——头痛欲裂,记忆力减退,入睡困难。
当时就到医院做了脑部CT,并没有什么病变,医生告诉我换个环境休养一段。于是春节期间我和先生便去了海南住一段时间,温暖的气候,面朝大海,对我的症状有所缓解,《出行小记》27个章节就是记录的那一段时间的生活经历。
回到家乡,经过中医调理三个月,病症慢慢消退,但是留下的后遗症就是不能长期用脑,否则,脑部发胀。
目前,虽然每天要写的东西很多,喜欢看的书也很多,为了自己的身体不得不有所割舍:学习一会就要休息一阵,尽可能地进行户外活动。
每个人的记忆,都有遗忘曲线,我的记忆更是如此,特别是被小洋人侵袭后,整个大脑系统,就已经进入了快速删除系统。不管是多好的东西,只要过了一定的时间,一定会忘记的。
凡事总有解决的办法,这是我的心跳,用在生活里,同样用在写作上永远不过时。
只要在家,有灵感就记在纸上,在外面就用讯飞语记记录下来。
如果当天不能成文,大概率第二天就不会书写了。
为了加快打字速度,我给小本外界了显示器和键盘,装备更新,码字的速度提高不少。
写作是情怀,身体是生活质量的保障。写作、锻炼同时进行,每天更文几千字不间断,自然锻炼的时间也不会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