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流量变现会很难?不是产品的问题,不是项目的问题,原来是这里

为什么流量变现会很难?不是产品的问题,不是项目的问题,原来是这里

作者: 安子康 | 来源:发表于2021-02-07 01:55 被阅读0次

    商120以下的就别看了!

    智商120以上的你,如果好好看了这篇文章,不仅对你日后的引流乃至变现都会变得非常的轻松。

    今天我们聊一下个人微信号的矩阵搭建。

    为什么要聊它呢?因为要利用矩阵来做用户运营框架!

    那么为什么要做用户运营框框架呢?

    因为要让子弹飞的快一点!

    说错了!

    因为要让变现快一点!

    因为你没有用户运营框架去做内容的话,你是很难变现的。

    因为很多人在做引流和变现的时候会遇到这几个问题。

    第一问题:你在做微信个人号的时候,你没有很成熟的流量筛选体系?

    如果你没有流量筛选体系的话,你引过来的所有流量都是在你的微信号上面,这个时候你对用户属性是一概不知的,因为你没有对你的用户进行人群画像

    所以展现出来的用户画像其实并不是那么的精准。

    又因为你对用户属性不清晰,你对用户不了解,所以你就很难进行转化或者变现。

    正所谓知己知彼,才能变现无限。

    第二个问题:针对所有的流量,你都用相同的营销方式?

    因为你没有对用户去做用户的属性划分,所以你每次去发朋友圈或者说你去写营销文案,结果都是没有转化,没有人来咨询你。

    因为你的营销方式就是对所有的用户都是同一种营销方式,所以所有的用户对你的信任程度不同。

    当用户看到你的朋友圈内容的时候,或者说营销文案的时候,他们就不一定会形成购买和转化。

    然后最终导致我们去做朋友圈内容或者去写文案的时候没有思路,甚至是转化效果会非常的差。

    还有种情况!就是高客单价的产品,我们平时无论是卖产品和服务或者卖课程。

    凡是涉及到高客单价的时候,比如说700块钱以上,或者是1000块钱以上这样的产品。

    你通过文案。或者说你通过朋友圈转化的时候其实是很难转化的,因为这个时候的用户觉得成本是非常高的。

    我们没有办法去判断用户对我们的信任程度,所以我们去转化高客单价产品的客户,就会变得非常的困难。

    那么,我们搭建微信个人矩阵目的是什么?

    答案是:主要是为了用户能够精细化运营,达到变现的目的!

    举个例子!

    比如说我们a微信账号上有5000个用户(5000个好友)。

    然后你用统一的发圈方式去营销,也就是说你每次发朋友圈都针对于这5000个用户。

    他们跟你私信的时候你也用统一的营销方式。

    比如说:你发完朋友圈,有很多用户来私信你,"无论什么样的用户",你都会把同质化的话术发给这个用户。

    假如这样的营销方式,每个月这个账号的营收在1万块钱左右。

    再次举例!

    再比如b账号上也有5000个用户,然后我把b账号的5000个用户分别支配到三个微信号。

    分别是"普通账号""高级账号""超级账号",然后普通账号有1000个陌生的用户。

    注:这是从这5000个用户里面倒了1000个用户到这个普通账号上面去。

    然后再倒2000个基础信任的用户到高级账号上去。

    然后再导2000个深度信任的用户到超级账号上去。

    针对于普通账号,高级账号,超级账号这三个账号,我们用不同的朋友圈营销方式去做营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普通账号""高级账号""超级账号"上面的用户,会通过朋友圈了解到我们是做什么产品的,甚至过来私聊我们。

    因为不同信任程度的人私聊我们的时候,我们回复的话术肯定不可能是一样的,所以这个时候就会产生不同的营销方式。

    相比a和b这两种形式,a账号的这个单月营收能做到1万块钱,那b账号的单月营收绝对是a的三倍。

    也就是说可以做到3万块钱左右,所以两种不同类型的营销,它至少可以产生三倍甚至更高的营收差距。

    这就是我们做矩阵账号时,用户的精细化运营体现出的价值。

    你通过精细化的运营,无论是公司或者是个人,它的营收增长是非常快速的。

    聊到这里,我相信你还处于一个比较懵逼的状态。

    其实,个人微信号的矩阵搭建的核心原理,主要是为我们做用户的分层和成交的铺垫。

    第一用户怎么去分层?

    第二怎么去做成交的铺垫?

    做精细化用户分层的目的是我们能获取到用户更多的信息。

    针对不同的用户层去做成交的铺垫,其实目的就是针对不同类型的用户对它的营销方式不同。

    接下来,我们先说用户怎么去分层,大家可以看这个漏斗。

    (请记住这个这个图片,避免你在看下面内容的时候,滑上滑下的)

    我为什么要说这个漏斗?

    因为我们在做用户分层的过程中,你一定要给用户的层级做一个规划。

    第一层的用户,叫做陌生用户。

    当然,陌生用户的人数非常多!

    第二层的用户,叫做认知用户。

    本身它是陌生用户,因为时间的影响关系,然后就会迭代成我们的认知用户。

    第三层的用户,叫做基础信任用户。

    这个基础信任用户可能是从陌生用户或者是认知用户迭代下去的,就是对我们已经有了"基础的信任"。

    然后最下一层就是深度信任用户。

    深度信任用户其实就是"凯文凯利"说的1000个铁杆粉丝效应里边的1000个粉丝。

    Ps:所以像很多时候大家说1000个铁杆粉丝效应,然后潜意识里就认为这1000个粉丝就能养活你自己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就是说你做1000个深度信任的用户,才足够能养活你这个人。

    那么我们对陌生用户是如何来定义的呢?

    通俗讲,所有跟你产品相关但不知道你产品或对你一无所知的用户叫做陌生用户。

    它的作用就是数量非常的庞大,特点是免费的用户,同时这类用户也是很容易培养成付费用户的人。

    因为最开始作为陌生用户的时候,我们如果去创建一个社群,然后把他们组织到一块的时候,你会发现这群陌生用户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吃瓜群众。

    就是他对你没有太多的认知或者对你的产品没有太多的了解,他们存在的状态就是闲聊瞎扯。

    第二层级是认知用户,它的定义就是听说过你或者是听说过你的产品。

    比如说,你想加入我安子康的付费社群,想学习引流和变现或者就是想单纯的提升下自己。

    可能是你听朋友说过,或者是在其他平台见过我的内容对吧?

    听你朋友说过?或者说你在其他平台见过我的内容,这个时候别人又给你推荐了或者你又经过深度的了解,你就对我们的这个产品有了一个很详细的了解。

    这个时候其实我们之间可能还没有接触,只是处于单方面了解我们的一个状态,这群用户的作用一般是他对你的产品有一定的认知了,但它对这个产品是没有很强的评估能力的。

    因为当一个人刚知道一个产品的时候,其实它没有很强的辨别力,辨别出来这个产品是否确定对自己有用?或者说确实对自己没用。

    认知用户,他可能知道了我们的产品后,我们为了让他决策成本变得非常低或者说让他没有任何风险意识的购买我们的产品,我们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给用户决策的门槛变得非常的低。

    比如:整个前期免费体验,再比如免费试用....

    第三层是基础信任用户,它的定义就是买过你一次产品,或者是买过你的课程,或者说给你赞赏过或者是给你发过红包。

    对你产生过付费,就类似于这样的一种动作,我们给他定义为基础信任的用户,那这样的用户的作用是什么呢?

    我们通过前面的免费产品或者是免费课程,让一群这样的用户给了我们一次体验的机会。

    就是说它进入了我们的产品当中,然后我们通过让用户免费体验产品或者是解答相关的问题,促使用户在你这里购买产品。

    Ps:后期他绝对还会再向你继续买单的,然后买单就不需要你再去一直给用户推销了。

    最下一层就是深度信任的用户,它的定义是至少买过你产品三次以上。

    就是我们的产品或者说我们的课程,只要他在我们这里消费过三次以上,你就可以把它判断为深度信任用户。

    这一群用户的作用就是,我们的铁杆粉丝,你如果真的能够运营出1000个这样的铁杆粉丝。

    无论是个人还是公司,变现速度会变得非常的快。

    如果已经有部分用户在你这里购买过三次产品以上的时候。

    给大家提个建议!

    你一定要把这些找你买过三次以上的用户,建立一个社群,然后把他们拉进去,这个社群可以是免费的!

    为什么要建立社群呢?

    因为一个用户他已经找你买过三次产品了,他对你的产品是非常信任的或者他对你这个人是非常信任的,所以你会发现他们的需求就是你所要生产产品的需求。

    你就能从这些人的聊天和观察当中知道你应该生产哪个方向的产品了。

    总结:

    因为不同用户的分层,针对的营销手段不同。

    所以个人微信号的矩阵搭建是为了做好用户分层,用户分层分为"陌生用户""认知用户""基础信任用户""深度信任用户",做好用户分层会使营销思路变得非常清晰,变现非常简单。

    结语:请你思考一个问题,就是你的用户群体,是否有分层?分到什么程度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流量变现会很难?不是产品的问题,不是项目的问题,原来是这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uo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