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上一篇文章发布已时隔一年左右,近来却突然觉得精神恍惚,心情压抑,既希望时间过的快一些,又希望时间过的慢一点。这里讲的快慢是指同一时刻下的想法,并不是阶段性的。
大概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矛盾!我们身边这样的人太多了,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之为烦恼,有人将这一现象归类为矫情。那么我认为这不是烦恼、不是矫情,对我来说这是人生即将开启新的篇章,充满了期待,但又害怕自己准备的不够充分所产生的想法。即呈现为机体上的心慌,亦为空落落的感觉。

I am contradictions .
I hope that over time the quick .
Also hope that the time off slow.
时光似快非快,似慢非慢。从爬行到走路,从学前班再到大学,时间总在我们不经意间流失,在仅剩半年的大学时光里,心中满怀期待,又夹杂着忐忑不安。过着所谓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假期,心中含着不舍又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总而言之:矛盾着。也可以说为人生即将开启新篇章前的手足无措。人生走过二十余载,即将开启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战役。

作为一个即将毕业的人,面临着所学专业考试内容的压力,打算假期兼职,家人也都劝说看书积累提高自己。结果,不仅兼职没成,书也没怎么看。偶尔坚持看书也不过几天的兴致,除了玩手机还是玩手机,以致于最近突然心慌、害怕、焦虑、不自信。已大概持续一个星期直到现在还未终止。令人困扰的不仅是白天的压抑,还伴随着夜晚的多梦易醒。虽然毕业不至于失业,但是对于距离实习还剩两周的人来说压力更大的是未来的考试。想法一点点,实践一丢丢。总结为:逃避。

尽管所有人都在声嘶力竭的吼着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所有人都在极力寻求一种想要的生活,但是却在这条路上艰难前行。既然这样我们就应该为自己加油,为自己努力。高尔基说:"不知明天该做什么的人是不幸的。"这便不得不说制定计划,学习的计划,我想说的第一点便是心态问题,其次人记忆的高峰期。人的大脑每天有四个记忆高峰期。第一个是早晨起床后:大脑在睡眠过程中并没有停止工作,而是在对头一天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整理。早晨醒后没有新的信息干扰,这时记东西会印象清晰。第二个高峰期是在上午8点到10点:这时精力上升到旺盛期,处理识记效率高,记忆量增大。第三个高峰期是在下午6到8点:这是一天中记忆的最佳期。第四个是临睡前1小时左右:这时识记材料后就入睡,不再有新信息输入,所以没有相互抑制的影响。因此,我们可以根据大脑在不同时期记忆效率的不同来规划自己的学习方法。例如:一天给自己设置四个固定的闹钟,分别是: 06:30,12:30, 18:00,22:00。06:30是起床时间,开始识记背诵。12:30是进行上午总结部分。18:00是背诵的时间。22:00是一天的总结和第二天的计划部分。保持充足的睡眠是第二天完成一切计划的基础。注意:每天不要给自己太多的任务,要适当适量。要一步一步的走。这样,每天都能完成既定的任务,不仅会感觉到自己在进步,而且可以体会到生活的充实。那么心慌等问题也会随之消失了。以上分配时间的方法由自己在进行借鉴和实行过程中总结整理出来的,具体实施可根据个人情况而定。此方法意在加强对时间的观念,将计划分为几个时间段,由此实现鼓励性学习中的有效记忆。

当别人不明白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当别人不理解他在做什么的时候,他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只要坚持下去,便会发现全新的自己。
面对压力的最好方法就是不使大脑进行无用的幻想,也就是充实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