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瑜伽去旅行系列×
一直以来,都对“时间”存有严重的恐慌感,恐慌它的流逝,因为笨拙的自己仍然碌碌无为;恐慌它所带来的未知,因为脆弱的自己还不能从容面对;恐慌它的截止,因为低效的自己还不能快速的完成想做的事情。这种“恐慌感”未曾在安静祥和的瑜伽发源地“瑞诗凯诗”消失,依旧侵占着大脑中的某一领地,左右着思想与行为,显得与这个“慢幽”之地格格不入。
瑞诗凯诗除了是“瑜伽发源地”、“素食之都”外,给人最大的感受就是“慢节奏”,在街上,行人与“白牛”走在一起相得益彰,一样的步调,一样的节奏,没有快慢之分,都是路上“慢悠悠”的风景。我和朋友是以深圳的速度在小镇的街道上行走的,如一阵急风,匆忙的越过人群,穿梭在不同的瑜伽馆之间,只有在下雨时,步伐才会慢下来,因为雨水夹杂着牛屎,浑浊不清,不得不让人小心翼翼的行走。
瑞诗凯诗“本地人”的生活也是慢慢的,早上10点钟以后才会起床,所以10点之前,路上几乎是没有行人的,作为外来者的我们,有时7点钟之前就要赶到瑜伽馆上ashtanga早课,完成“呼吸法”“冥想”“体式”等一系列课程之后,往往会大汗淋漓,全身酸爽,肚子也会咕噜噜的叫起来,可惜还未到10点,路边只有零星的小餐馆开始营业,卖着热气腾腾的“咖喱菜糊”和“NAAN”,不过偶尔有苍蝇飞过,美味的食物瞬间给了人距离感,只能吞咽着口水,回住处吃干巴巴的饼干。
上午11点钟,小镇开始热闹起来,餐馆、咖啡店、书店等开始陆续的进入到开张的状态,街道上开始响起摩托车的发动机声以及店主们的吆喝声,“白牛”依然在路上慢悠悠的行走,偶然看到路边的小摊上有热气腾腾的食物,便大摇大摆的叼走一块慢慢的咀嚼起来,使得店主气急败坏的声讨着它,它依然旁若无人的吃着,好像“白牛”的心里也知道印度人对“牛”的敬畏,敬牛如敬神,谁让它是传说中印度教大神毗湿奴的坐骑呢?
印度妇女身着传统的“纱丽”,也在街上慢慢的行走,或是去寺庙做祈祷或是去恒河边“湿身”,恒河(Ganges River)印地语作 Ganga,被当地人亲切的称为“Mother Ganga ”,是印度的灵魂。
身为印度教徒,一生至少必须到恒河净身一次,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很多印度人民在恒河里洗澡,在河水中敞开着怀抱迎接湍急的水流,即使此时下起倾盆大雨,他们仍旧会立在恒河中,口中念着某个祷词,好像在与天空对话,当地人没有打伞的习惯,在他们的眼中“雨水”也是神圣的,即使下很大的雨,他们还是会慢慢的走,不会躲躲藏藏。
我们试图去适应这种慢节奏的生活,走路时会将脚步有意的放慢,刻意的观察周围的事物:脚下的泥土、嬉闹的孩子、路旁的花草砖瓦……感受空气的温度、触摸风的速度、眺望远处喜马拉雅山的高度……但浮躁的心依然不能在如此宁静的地方放缓,总想利用最少的时间来攫取更多的资源:想看更多的风景、想拍更多的照片、想品尝更多的美食、想体验更多的课程……不知不觉脚步又加快了。
在瑞诗凯诗的日子,心态虽不能惬意的“慢”下来,却能在“慢”的环境中专心享受“瑜伽”这一美妙的事物,每天的生活内容都是与“瑜伽”相关的,从饮食到作息,从理论学习到体式练习,从瑜伽哲学到唱诵冥想……我们在这里见识到了“瑜伽”的丰富多彩。
对于我这个兴趣变化较快的人来说,一如反常的喜欢“瑜伽”这个“慢速”的事物,它需要时间的滋养,从一颗种子到大树,需要用心的栽培与浇灌,这个过程虽然很慢,却能在时间的流动中体会到美好的变化,在一遍又一遍的练习中,身体更加轻盈,思想更加专注,心态也愈加积极,“瑜伽”令人渐渐的意识到“慢”的价值。
或许在我们固有的思维中“快速”的做事才能做更多的事情,天下武功唯“快”破,所以我们以“快”取胜,以“快”抢占资源,以“快”减少对时间的恐慌感。在这个时代,“快”没有错,但前行的同时,也别忘了偶尔的“慢下来”,感受现在,感受正在做的事情,感受周围的事物。
不止瑜伽,在很多事物上,我们都可以放慢一些速度:慢慢的吃饭能体会到食物中更多的味道;慢慢的看一本好书能吸收到更多的知识;慢慢的与别人讲话会令聊天更加舒服;慢慢的追寻目标会令前进的脚步更加的坚实……
在慢慢的“瑞诗凯诗”,虽不能成为真正的“悠闲之客”,却能专注在“瑜伽”这丰富的领域中感受“慢速之美”,逐渐的发现我不是“恐慌”时间的流失,而是“恐慌”时过境迁后的自己,其实只要把时间洒在美妙的事物上,逐渐的精进,就能在这个领域中慢慢绽放,这更关乎于选择、行动与坚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