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毁掉你得孩子,做好这几步就够了
你想培养一个长大后放纵自己的孩子吗?
你想培养一个对网络或其他不良嗜好成瘾的孩子吗?
你想培养一个没有同情心的孩子吗?
你想让你的孩子只是依赖奖励才能做事和学会用暴力沟通的方法对待他人吗?
美国作家金伯莉·布雷恩,在《你就是孩子最好的玩具》中一一地向我们解答了上述问题,并给出了很好的解决方案,她也是最早在世界上提出“情感引导式教育”的儿童教育专家。
1.控制型的父母更容易培养出放纵自己的孩子,这类父母常用的语言多是命令或威胁,比如立刻停下了!马上去吃饭!不许在吵闹了!在这样晚上就别想看动画片!
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往往没有责任感,长大以后容易放纵自己。
比如控制型妈妈在打电话谈工作,孩子在身边玩打仗游戏,又吵又闹,这位妈妈会大吼到:“你们都给我停下了,都给我出去,别在这吵了”,其实孩子并没有做错什么,他们只是精力充沛喜欢打打闹闹而已。
情感引导型妈妈首先会深呼吸调整好自己的心情,然后先确认孩子情感比如我知道你们现在的打仗游戏玩得很开心不想停下来,可是妈妈要工作,可不可以去外面玩或声音小一点,等妈妈处理完手头的工作一定会加入陪你们玩打仗游戏。
情感引导既包容孩子又有一定效果,妈妈也不用大吼大叫,更不需要威胁和惩罚。
2.放任型父母容易培养出成瘾性人格或没有行为边界。这样的小孩无论做什么事,父母都会说我没有办法!小孩子淘气!闹一闹没关系的!这样的孩子容易找不到行为的边界,他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作为家长,我们的责任是要帮助孩子学会找到边界,有些事情可以做,有些事情就不可以触碰,是犯法的比如吸毒,高空抛物! 2019年引起广泛关注的“贵阳10岁男孩高空抛下灭火器砸死邻居”一案。
2019年7月2日下午,被告王某某放学后欲回到贵阳市南明区某小区位于8楼的舅舅家中,因家中无人进门未果。王某某步行至7楼,从楼道墙上消防柜中取出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将灭火器竖立放在楼道打开的窗台靠外面,先后两次从窗台处推落两个灭火器下楼。第二次灭火器砸中楼下的袁某某头部,受害人当场倒地昏迷,头部出血。后受害人被物业人员发现并送医急救,经抢救无效死亡。
一个10岁的孩子不懂得从楼上往下扔东西会砸到人?典型的找不到行为边界。
过于放任型的父母培养出来的孩子长大后会缺乏约束、没有规矩,没有群体归属感,容易被诱惑,网络成瘾或吸毒成瘾。
3.父母长期轻视、低估和否定孩子的感受,孩子长大后容易有挫败感和没有同情心。
比如妈妈刚把孩子从幼儿园接回来,孩子说我饿了,你怎么会饿?幼儿园里不是刚吃过饭吗?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夫妻俩人同时去参加一个聚会,刚回到家丈夫对妻子说:“我饿了”,妻子会不会不以为然地说:“得了吧,你怎么会饿刚吃完饭”,妻子可能会采用沟通的方式问:“是不是喝了酒,所以没吃饱?或是今天的菜都是辣的,不合胃口?”要不煮碗面条吧!
比如孩子摔倒了,特别是男孩子摔倒了,妈妈会过来说没事起来吧,别那么矫情,男子汉坚强点!
情感引导型妈妈会这样说:“我刚才看你跑得很快,妈妈就有点担心,摔倒了一定吓到你了吧,要不要坐一会,再去玩”?这时孩子可能没事,站起来又跑掉了,孩子需要的是支持,而不是轻视或否定,否则孩子会觉得妈妈对自己的感受无足轻重,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妻子在打扫房间不小心摔倒了,丈夫在旁边说:“没事的起来吧,摔一下站起来,不要紧,我相信你”!会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
4.过度的奖励和惩罚都会给孩子带来消极的后果。就拿学习的事情来说,学习本来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如果孩子现在不愿意学,可以引导孩子的学习兴趣,慢慢发觉孩子的兴趣是什么?引导孩子主动学习,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学习者,现在不愿意学可能是对学的东西不感兴趣或是方法不对,如果我们用奖励的方式鼓励孩子学习,考试第一名带旅游?考第二名去不去?考倒数去不去?可能家长奖励的方式会培养出一个大学生,但是孩子对学习没有兴趣,上了大学,你原来的那套奖励可能吸引不了他了,然后他就不学了,最后可能不能毕业,即便毕业了,工作了以后可能就不在学习了,而学习是终身的事情,活到老学到老。习惯奖励了,在工作中也能体现出来,以后做事情的时候他会首先想到做这件事情有什么好处?没有好处我就不做,就不会有价值感。一切事情都是先考虑有没有好处!
过度的惩罚分为直接后果和消极后果:孩子贪玩错过了吃晚饭的时间,结果没饭吃,这叫直接后果,家长可以给孩子解释,不用生气。孩子贪玩打碎了花瓶,家长就惩罚孩子不许看动画片,这叫消极后果。孩子会感觉到家长的负面情绪,长此以往下去,孩子就学会用暴力沟通方法对待他人
家长要避免消极的惩罚,如果真的要惩罚就用直接的惩罚,针对这件事,而打碎的花瓶跟看动画片没有关系。
最后,你是希望希望孩子出于恐惧而听从你的建议,还是出于对你的爱戴和敬重而听从你的建议呢?
———凯瑟琳•沃尔斯《重塑儿童行为》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