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当一个“好人”

作者: 币市柳少侠 | 来源:发表于2017-10-15 17:06 被阅读90次

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总是帮朋友、同事忙,却有时因为拒绝一次而被说不够义气。小心,你可能被贴上了“老好人”标签。

今天就来解读一下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畅销书作家Harriet B.Braiker在其所著的《取悦症(The Disease to Please)》,书的副标题是“不懂拒绝的老好人”。

是不是很扎心,有的时候我们会不好意思拒绝别人,这还好,最怕的是时刻都在取悦别人,如果是这样,这篇文章可以帮到你。

如果你只是偶尔不懂得拒绝,那么这篇文章可以防止你成为一个“老好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什么是“老好人”

不懂拒绝的老好人,也叫people pleaser,换句话说就是把取悦别人当做第一位,努力让自己以外的每个人高兴。

他们有三个特点:

1、缺乏健康的个人边界

拥有清晰个人边界的人最明显的标志之一,就是足够坚定。

边界意识好的人知道自己有权利拒绝,他们清楚自己接受什么,不能接受什么,既尊重别人,也要保护自己。

相反的,缺乏健康边界的讨好者,则不会说“不”。

比如,看伴侣手机这件事,伴侣之间再亲密无间,如果对方不愿意让你看对方手机,你就不应该强求。

如果你心里不愿意,但是又想取悦对方,让对方开心,终有一天你的内心会失衡,会积怨太多而爆发。

2、不会求助

讨好者们总是生怕自己“麻烦”别人,即便自己成天都在被“麻烦”。就算是很小的事情,他们也不愿向他人求助。如果真的迫不得已地需要他人的帮助,他们还会生出一种内疚和负罪感。

3、不会做自己

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应该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更重要的事情上面。

如果你每天都在做一些无价值、无意义的事情,你的幸福感会降低,你会渐渐的失去自我。

把别人的需求当做自己的需求,把别人的喜怒哀乐当做自己的喜怒哀乐。想想都是件可怕的事情。

比如,知道自己下班后要写公众号文章,但是因为怕朋友不开心,就拒绝不了朋友邀请你去逛街。这样的结果可能是逛街不开心,公众号文章也没按时写出来。

二、取悦症是如何产生的

这本书的作者Harrie指出,患有“取悦症”的老好人背后有三个主要的心理因素:关于讨好的思维或心态,讨好的行为或习惯,以及关于讨好的情感或感受。

作者将这三个要素组合成了一个“取悦三角形”,行为、思维和情感各自代表三角形的一边,它们彼此互为原因和结果。

图片来源于网络

即使取悦症并非只由某个单一因素导致,但大多数“老好人”在三大因素中都有一个主导因素。

了解你的“取悦症”究竟来源于思维、行为还是情感,能够帮助你更好的实现想要的改变,并确定改变的先后顺序。

1、讨好的认知因素

这一类的讨好者深陷一种执念之中:我必须让每个人都喜欢我。这种思维方式和信念迫使他们将自尊和个人认同都建立在自己为他人付出多少之上。

此外,他们不仅深信“做个好人”就能使自己免受他人的拒绝和伤害,还抱有一种“我对别人好,别人也应该对我好”的错误逻辑。

这种讨好认知可能来源于社会文化对价值观的塑造,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集体主义(collectivism)和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文化,它们体现了东西方价值观念的差异。

集体主义是一种紧密的社会结构,集体主义盛行的社会尤其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并推崇为了集体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价值观。

与之相反的个人主义指的是一种较为松散的社会结构,关注自尊,强调个人权利与自由。

因此,不难看出,中国、日本这种典型的集体主义社会中更容易让人变成“老好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

2、讨好的行为因素

“老好人”常常将取悦他人变成了一种习惯。行为习惯为主导的讨好者往往是取悦行为中最多、最频繁的一类。

怎么会这样,理由很简单啊,养成习惯后就不用大脑思考了,一个人一旦养成讨好别人的习惯就很难“戒掉”了。

不同于认知型的是,他们并不一定能较清晰地认识到取悦他人这件事对自己而言意义何在,也没有认真思考自己讨好的动机。

他们密集的取悦行为来源于对快感本能的追求,这种愉悦感来自他人的称赞和肯定。

为了获得更多的快感,他们重复着讨好这个行为,并不断扩大取悦的范围,宛如“上瘾”一般。

Harriet也提出,“取悦症”的确是一种强迫性的,甚至成瘾的行为模式。

而强迫性行为(compulsive behaviour)其实具备了一种抚慰的功能:人们通过不断地重复一件事情,把它变成一个常规(routine)。

当一切变得熟悉并且可预测,他们便从中得到慰藉,并获得了一种安全感。

3、讨好的情感因素

拒绝别人都会给自己的内心造成不一样的波动,有些人的内心比较强大, 足以很快平衡自己的波动,而讨好者则会无法应对别人的失望对自己内心造成的波动。

他们不明白,人与人之间产生冲突是很正常的,造成波动也很正常的。那么,为了逃避这种波动,就以不拒绝别人来保护自己。

另外一种情况,也很常见,就是自己很自卑,不敢索取自己想要的对待,比如不敢大声说出自己需求,而是压抑内心的需求。

为了填补这种缺失感,他们变成了自己渴求的样子,并以自己曾经想要的方式对待别人,从中达到内心的平和。


相关文章

  • 感悟

    当你选择当一个好人,就不要奢求好人会有好报

  • 不要当一个“好人”

    你有没有遇到这种情况: 总是帮朋友、同事忙,却有时因为拒绝一次而被说不够义气。小心,你可能被贴上了“老好人”标签。...

  • 不要再当烂好人

    从小到大我就是一个烂好人,就算到现在这种情况也没有完全转变。 表现之一不会拒绝别人,拒绝会产生愧疚 我一直都学不会...

  • 不要总当老好人

    提倡每个人都要当好人,可是在某些情况下也不要一直当老好人,你越是当好人就越有人上脸,在适当的时候也要学会拒绝。 当...

  • 不要随便当好人

    不要随便当好人 当然 我还有这么一句: 不要当坏人——至少 不要随便当坏人——同样 不要随便当好人 升米恩,斗米仇...

  • 一个纯粹的好人

    王二,想要当一个好人,一个纯粹的好人,不要含一点杂质。 他努力地帮助别人,给灾区捐款、帮农民干活、帮朋友看小孩,等...

  • 不要再当烂好人了

    “她自己不想出门,给我发消息让我给她带饭,也没问我出不出去,我也不想出门的” “那就拒绝啊” “但是我们关系挺好的...

  • 学会拒绝,不要当烂好人

    一直以来,跟同事之间相处,我都是秉承着以和为贵的观念,对他们都是笑脸相迎。不管在工作中还是生活里,只要是举手之劳的...

  • 坏人很容易当,好人不容易坚持

    不好判断好人坏人!坏人很容易当,好人不容易坚持,一直以来告诉自己不要当坏人,到现在还算安分,还没当成坏人。不求能够...

  • 当一个好人

    十几年前,杨亚洲导演拍摄的电视剧《空镜子》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感慨其中两姐妹的生活命运,也被好人好报的结局真真打...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要当一个“好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suycuxtx.html